最近天气一凉,隔壁王大爷又住院了,这个老烟民咳嗽三十年,前两年确诊慢阻肺后,整天抱着雾化器过日子,看着他上楼梯都喘得像拉风箱,我们这些老街坊都跟着揪心,直到上个月他女儿从省城带回个中药方子,这才有了转机......
要说这慢阻肺啊,可真是中老年的健康杀手,西医说是治标不治本,激素用多了还伤身子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有办法,关键得找对门道,今天我就给大家唠唠实打实的干货,都是走访多位呼吸科老中医摸出来的门道。
【救命仙草藏在药铺里】 去年冬天我去省中医院采访,正巧碰上张主任坐诊,六十多岁的老大夫边号脉边叹气:"现在年轻人不懂养护,等到肺里像破渔网似的全是窟窿,才想起找中药。"他给病人开的方子里,总少不了黄芪这味君药。
您可别小看这黄澄澄的切片,它就像给肺脏披铠甲,老慢支患者的肺就跟漏气的皮球似的,黄芪能补气固表,配上党参、白术这些帮手,相当于给呼吸道装了个防护罩,张主任说他们病房有个老患者,坚持喝补肺汤三年,现在爬四楼都不带歇的。
【千年古方显神威】 说到经典方剂,玉屏风散绝对排前头,这名字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三味药:黄芪、白术、防风,老中医常说这是给身体筑城墙,专门对付反复感冒引发的慢阻肺急性发作。
我邻居赵叔就是活例子,往年一到立冬就往医院跑,输液输得手背青紫,自从每天冲服玉屏风颗粒,这两年安稳度过冬天,关键是这方子温和,不像西药伤肠胃,特别适合老年人长期调理。
【山里藏着止咳宝】 除了药材铺里的宝贝,大山里还藏着天然药房,川贝母知道吧?这可是润肺界的明星,尤其野生的松潘贝母,对干咳少痰的慢阻肺患者最管用,记得要选表面有"观音脸"纹路的,这种是地道的川贝。
还有种叫桔梗的草药,土话叫"和尚帽",专治喉咙里像卡着鱼刺的那种痒咳,老烟民们最爱拿它泡茶,加点蜂蜜,喝下去嗓子眼立马舒服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药材得晒够200小时才能入药,不然容易拉肚子。
【厨房里的养肺经】 光吃药还不够,咱们中老年朋友得学会食补,霜降后的白萝卜赛过人参,切块炖牛腩,既能补充蛋白质又化痰,记住一定要带皮煮,皮上的芥子油才是止咳的关键。
莲子芯别当废物扔,收集起来晒干泡茶,专门对付夜里盗汗、虚烦睡不着的情况,要是觉得苦,加两粒冰糖就行,还有早上空腹嚼五颗枸杞,坚持三个月,你会发现爬楼梯时腿脚有劲了。
【日常护理有诀窍】 老李头以前总爱大清早去公园吼秦腔,自从得了这病,我赶紧给他科普:晨练要等太阳晒屁股!秋冬季节冷空气比刀子还利,出门必须戴那种带呼吸阀的口罩,别心疼钱。
家里暖气别开太足,干燥的空气就像在肺里撒辣椒面,建议买个加湿器,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最合适,枕头垫高点,半躺的姿势能让气管顺畅,这些都是久病成医的经验之谈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但千万别自行断掉西药,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,该吸氧的时候别硬撑,如果您家老人正被老慢支折磨,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找回畅快呼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