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,去药店抓药时总能看到些带"乌"字的中药,老药师说这"乌"字可不简单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里那些带着神秘黑匣子称号的"乌"字号选手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什么养生密码。
【乌梅:被忽略的护肝高手】 上次看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,发现乌梅居然是"半夏泻心汤"里的点睛之笔,这看着像话梅的小东西,其实是未成熟的青梅熏制而成,表面那层白霜可不是添加剂,而是析出的枸橼酸,老中医说它最擅长对付"五脏苦欲",特别是现在人熬夜伤肝,用乌梅煮水喝,酸味入肝能柔肝养筋。
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总说早上起来口苦,我让他每天含两粒乌梅,半个月就见好,不过要提醒,超市买的蜜饯乌梅糖分太高,真正药用的应该是烟熏乌梅,煎药时配点甘草陈皮,酸甘化阴的效果才明显。
【何首乌:洗白冤屈的千年明星】 说起乌发养颜,何首乌的名气最大,但前几年爆出过肝损伤的新闻,其实问题出在炮制方法上,道地的制何首乌要经过九蒸九晒,这个过程能把草酸钙针晶破坏掉,减轻毒性,现在药店卖的都是炮制过的,但也不能长期大量服用。
我奶奶以前总用何首乌炖鸡汤,现在改成偶尔吃次黑豆煲何首乌,她秘诀是加茯苓和红枣,既能化解滋腻,又能增强补益效果,特别提醒,生首乌绝对不能直接泡酒,想乌发不如多吃点黑芝麻核桃粥更安全。
【乌药:肠胃不适的救星】 上个月出差水土不服,老中医给我开了瓶乌药粉,这味药名字听着像西药,其实是浙江天台的道地药材,它能行气止痛,特别是对付寒凝气滞的胃痛,现在年轻人爱吃冷饮,很多人有气滞腹胀的问题,用乌药片泡茶,加点陈皮效果特别好。
有趣的是,乌药还是"十香止痛丸"的主药,有次看武侠小说里受伤吐血,其实现实中它更多用于调理气机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就像烧烤摊上撒的孜然,用对了提香,用错了上火。
【乌鸡白凤丸:被误解的妇科圣药】 说到带"乌"的中成药,这个黑红配色的药丸最有名,但很多人不知道,它最开始是给男人吃的,古方里乌鸡配人参、黄芪,是给体虚的书生补气血的,现在成了女性调经常用药,其实男性肝肾不足也能吃。
有个搞笑的发现,这药对口腔溃疡特别有效,有次朋友熬夜长了满嘴口疮,吃了两天就好,不过药丸有点腥,建议掰成小粒吞服,要注意感冒发烧时不能吃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。
【乌梢蛇:风湿克星的另类存在】 在中药房里见过扭曲的乌梢蛇干,这玩意可是治疗风湿的利器,它不像其他虫类药那么猛,属于平缓温通的类型,现在有些药膏里就含有蛇提取物,不过新鲜蛇肉泡酒效果更好,当然得在医生指导下用。
记得爷爷当年腰腿疼,就用乌梢蛇配桂枝炖汤,腥味确实重,但加几片生姜就能缓解,不过孕妇千万不能碰,这属于活血化瘀的猛药,用错地方容易出问题。
这些带"乌"字的中药,个个都有千年传承的本事,不过现在很多人把它们当保健品乱吃,其实每味药都有脾气,就像炒菜放酱油,放多了会咸,用对了才提鲜,下次看到中药方子里的"乌"字辈,可别以为是医生随手写的,那都是千百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