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"喝中药能吃马齿苋吗?",正好赶上春季野菜季,很多朋友都在挖马齿苋尝鲜,作为研究中草药多年的老中医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常见问题,其实答案不能一概而论,关键要看三个因素:你的中药方子治啥病、你是什么体质、马齿苋怎么吃。
先说说马齿苋的特性,这菜在民间又叫"长寿菜",确实是个好东西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它"散血消肿、利肠滑胎",性味酸寒,属于典型的清热解毒食材,就像大家常说的,它特别适合上火、长痘、便秘的时候吃,但问题就出在"寒性"上——如果你的中药是治疗寒症的,比如胃寒痛经、风寒感冒,这时候再吃寒凉的马齿苋,就相当于往火堆里泼冷水,药效肯定要打折扣。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有位大姐来看月经不调,开的温经散寒的药,她每天用马齿苋拌面条,结果吃了一周肚子疼得厉害,这就是典型的寒上加寒,中药在驱寒,马齿苋在添乱,后来让她暂停吃野菜,配合艾灸,三天就见效了。
如果是治疗热症的中药,马齿苋反而能当助攻,比如咽喉肿痛、痔疮出血、皮肤湿疹这些情况,医生开的药大多含金银花、黄连这类苦寒药,这时候适量吃些凉拌马齿苋(注意别放太多醋),反而能帮助清热解毒,我自己喉咙发炎时,就会用中药汤剂送服新鲜马齿苋汁,效果比单吃药好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孕妇群体,马齿苋有滑利特性,古代医书明确写着"妊妇忌服",虽然现代研究说少量食用没问题,但保险起见,孕期吃中药期间还是避开为好,去年诊所有个孕妈妈,听信偏方用马齿苋炖汤治水肿,结果当晚见红,这个教训太深刻了。
关于服用时间也有讲究,建议中药和马齿苋间隔至少两小时,比如早上空腹喝药,中午再吃凉拌菜;或者下午三点喝药,晚饭做马齿苋鸡蛋饼,这样既能保证药效,又不会互相干扰,实在嘴馋的话,可以做成包子馅,少量食用影响不大。
最后教大家个鉴别方法:看舌头!如果舌苔白腻、怕冷手脚凉,说明体内有寒,这时候最好别碰马齿苋,要是舌头红、苔黄厚,嘴角还长痘,这种热性体质适当吃些反而有益,当然最稳妥的办法还是问开方的医生,毕竟每个方子的君臣佐使都不一样。
总结下来就是三句话:寒症中药要远离,热症中药可助攻,不明体质问医生,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好时候,但咱们老祖宗留下的"药食同源"智慧,真得好好琢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