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现在市面上中药掺假的多,前阵子我陪老妈去抓药,老大夫捏着党参直叹气:"这药材潮得都能掐出水,药效早跑了一半。"吓得我赶紧请教怎么挑好中药,今天把这些压箱底的鉴别窍门全倒给大家,看完这篇保准你从药材小白变半个行家!
好中药长啥样?看透这5个关键点 那天在同仁堂遇见退休的李药师,他教我个土法子——把黄芪凑近灯下照,好的像透着金光的琥珀,要是发暗带黑斑准是陈年货,老话说"药材一张脸",上等货光看卖相就透着股精神气。
-
颜色要正得像水墨画 当归该是棕黄色带点油润,要是红得发艳八成熏过硫,我表姑家有次买了批特别白的茯苓,结果泡水喝出酸味,后来才知道是用漂白剂处理过的,记住天然药材就像水墨画,颜色过渡自然,太鲜亮反而有问题。
-
香味要醇厚不带怪味 正宗三七咬开是股苦中回甘的香气,去年我在夜市买的"野生天麻",闻着倒像化学染料味,老药师教了个绝招:真药材晒干后香味能挂住,放半年还留着余香,喷香精的半个月就散得差不多了。
-
质地要经得起"三揉两掰" 好阿胶拿手掰应该像巧克力一样脆,要是软塌塌粘手肯定掺了劣质胶,我试过把西洋参扔地上,上等货蹦两下都不碎,次品直接断成渣,记得买枸杞抓一把搓搓,不掉色才是好货。
十大常用药才避坑指南 上个月帮邻居王婶整理药箱,翻出一堆"奇葩"药材:胖大海瘦得像杏仁,金银花黑得跟炭似的,其实认准这些特征,闭着眼都不会买错:
-
人参看芦头 野山参的芦头(根茎)带着螺旋纹,移山参纹路乱得像麻花,有次电视购物卖的"长白山人参",芦头光溜溜像萝卜,一看就是大棚货。
-
虫草辨草头 正宗那曲虫草草头弯弯像豆芽,黑心商贩会把草头剪掉充重量,记住虫体饱满像金蝉,断面中间有个黑芯才对。
-
石斛挑胶质 铁皮石斛嚼着黏牙才地道,我买过包"紫皮石斛"脆得像薯片,后来才知道是云南产的次品,好石斛泡发后能拉出黏丝,汤熬出来像胶水似的。
老药店不传的保存秘技 去年梅雨季我家的川贝母全霉了,老师傅看见直跺脚:"这么金贵的药材得用石灰缸存!"现在我也学聪明了:
-
贵重药材分装术 人参、鹿茸用密封罐加石灰包,比冰箱冷藏还管用,我爷爷把西洋参裹在米缸里,十年了还带着稻香。
-
草药防潮三件套 花椒、大蒜、白酒是最天然的防腐剂,当归搁几粒花椒防虫,菊花放段大蒜杀菌,用白酒擦擦装药材的竹筛,比杀虫剂强百倍。
-
季节性养护口诀 "三月晒虫草,五月熏艾条,秋分晒陈皮"跟着节气走准没错,前阵子帮药房晒百合,老师傅边翻边念叨:"晒到发烫才祛湿"。
中药搭配里的大学问 别以为抓药就是随便配,我亲眼见过有人把黄芪和胡萝卜炖汤,结果补过头流鼻血,老中医教我几个黄金组合:
-
气血双补经典方 当归+黄芪+红枣=女人一辈子的闺蜜,比例记住1:2:3,砂锅慢炖两小时,喝完整个人像被云朵裹着。
-
熬夜救星茶疗方 枸杞15粒+菊花6朵+决明子10克,保温杯焖半小时,喝完眼眶发热像做了眼保健操。
-
四季养生茶饮谱 春天喝茉莉花茶配陈皮,夏天煮荷叶山楂水,秋冬必备甘草枇杷膏,有次咳嗽老不好,老药师让我在梨汤里加川贝粉,当天就不痒了。
写在后面: 跑了半个月药店才发现,好中药真是可遇不可求,上周在老字号药房见到个穿长衫的老师傅,用手电筒照着麝香囊给我讲解:"好货会挂壁,就像红酒晃杯子有泪痕。"这些经验写出来,就当给自家药箱上个保险,记住挑药材别贪便宜,毕竟吃进肚子的东西,多花点钱买个放心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