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的"前世今生"——从野果到中药明星
要说中药里的"低调高手",乌梅绝对算一个,去中药店抓药时,总能看到柜台里摆着些皱巴巴的小黑球,表面还裹着层白霜,这就是晒干后的乌梅了,别看它貌不惊人,可是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"敛肺涩肠"妙药,古代宫廷里更是拿它当保健品吃,老中医常说:"一颗乌梅胜千方",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藏在药柜里的"万能选手"
这黑不溜秋的小果子本事可大着呢!前阵子我嗓子疼得厉害,老中医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乌梅,听他说这果子能治咳嗽、拉肚子,还能止渴生津,夏天煮酸梅汤时扔几颗进去,比饮料健康多了,最神奇的是它还能帮人戒酒,古书里记载的"解酒毒"说的就是它。
不过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乌梅,它还是治疗蛔虫症的"秘密武器",小时候老家有个偏方,用乌梅蒸米醋喝,说是能把肚子里的虫子"酸"出来,当然具体效果咱不敢保证,但足见它在民间药用历史有多悠久。
认准这些特征才不会买错
中药店的乌梅通常分两种:一种是直接晒干的"乌梅肉",另一种是熏制的"烟熏乌梅",行家教了我几招辨别好坏:
- 看颜色:优质品是乌黑发亮带点棕褐色,要是发灰或有白斑,说明受潮发霉了
- 摸质地:好的乌梅捏起来软硬适中,太硬的是没熏透,太软黏手的是返潮了
- 尝味道:真正好货酸得清爽带点甜,要是发苦说明晾晒时受了污染
最近发现有些网店卖的"速成乌梅",看着个头均匀颜色统一,其实是用青梅泡药水催熟的,这种货色不仅药效差,吃多了还伤胃,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。
厨房里的中药智慧
上个月我妈腌了罐糖渍乌梅,每天饭后嚼两颗,说是能消食养肝,我查了资料才发现,古人早就懂用乌梅调理身体:《伤寒论》里用它配细辛治咳嗽,《千金方》里搭黄连治痢疾,现在超市卖的酸梅汤原料包,其实就靠乌梅撑起整锅味道。
不过要注意,这玩意儿虽好也不能贪嘴,中医提醒,感冒发烧、咳嗽痰多的时候千万别碰,孕妇和小孩也要少吃,就像我家楼下王大爷,去年把乌梅当零嘴吃,结果胃酸过多进了医院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会挑会存才是真本事
有经验的老主顾都知道,买乌梅要挑农历五月前后产的新货,这时候的果子经过春夏滋养,药效最足,储存时得放在阴凉通风处,最好装在陶罐里,每隔半个月翻晒一次,要是发现表面长白毛,赶紧用干净布蘸白酒擦拭,千万不能水洗。
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网购中药材,建议收到货后先闻闻味道,真正的乌梅应该有股淡淡的果香混着烟熏味,要是刺鼻呛眼,八成是硫磺熏过的劣质品。
小贴士:下次去中药店,不妨请老板拿出乌梅对比看看,正宗好货遇热会渗出油亮的汁液,而劣质品只会表面泛潮,记住这些窍门,再也不怕买到"药渣"啦!平时拍些高清的乌梅特写图存手机里,哪天要买药材了随时拿出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