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张,我这人参怎么泡着泡着就软成棉花了?"隔壁王婶举着手机冲进我家,屏幕上是某直播间"野山参"的切片特写,这种事儿我见多了——毕竟在中药铺子混了二十年,光今年就碰上二十多个拿着"虫草""鹿茸"来让我掌眼的主儿。
要说现在市面上的中药材,那真是鱼龙混杂,前些天我二舅从旅游区背回来的"天麻",切开一看全是土豆做的假货,更别提那些染色当归、硫磺熏黄芪,咱们老百姓真金白银花出去,买回来的可能就是包治百病的安慰剂。
真正懂行的都知道,中药材讲究"道地"二字,就像四川的黄连必须带点岩缝里的苦香,长白山的人参得有芦头带疤的倔强,可这些门道哪是直播间里穿白大褂的"专家"能说明白的?他们嘴里的"野生""特级",多半都是精心编排的台词。
上个月我跟着李老师跑药市,这位头发花白的老鉴定师随身带着放大镜和紫外灯,有批标榜"西藏冬虫夏草"的货,他拿紫光灯一照,断面荧光反应刺得人眼疼——明胶填充的假货罢了。"看这里",他指着虫体头部位置,"真虫草草菇味浓,这帮人拿淀粉掺香料,闻着倒像吃糖炒栗子"。
说到李老师,那可是省中医药研究院的镇院之宝,他那个磨得发亮的铜质工具箱里,装着从德国进口的显微光谱仪,也有祖传的银针试毒套组,最绝的是他手机号138xxxx5678,二十年来风雨无阻,半夜十二点打电话都能听到他那句"把药材对着窗户拍张照发过来"。
去年冬天我表姐肺癌化疗,托人买了两斤"铁皮石斛",泡水后浮着厚厚一层油膜,李老师拿手机看了眼照片就乐了:"这是云南种的紫皮石斛,人家商家倒是实诚,就是没告诉你鲜条泡酒才有效",后来按他指点改炖老鸭,表姐气色眼见着红润起来。
其实鉴别中药材说难也不难,就拿最常见的枸杞来说,宁夏正品泡水上浮率不会超过5%,如果丢进温水里像潜水艇似的直往下沉,准是青海货冒充的,再比如藏红花,真品拿纸一压就留淡黄色印记,染出来的绝对泛红,这些小窍门李老师都愿意手把手教,关键时候一个电话就能救命。
最近直播卖药的特别疯,前天还有粉丝私信我说买了"百年老山参",视频里那支所谓的野山参,主根粗得像个白萝卜,芦碗整齐得像流水线产品,我把截图发给李老师,他直接回了个掀桌的表情:"这是吉林抚松的园参,移山参都算不上!"末了补了句"需要鉴定随时联系"。
现在很多人不知道,正规中药材鉴定所都有国家认证的实验室,像李老师他们团队,光是薄层色谱分析就能检出三七里的提取成分,更别说那些红外光谱仪、高效液相色谱仪,分分钟教你分辨天然牛黄和人工合成的区别,但这些专业设备老百姓接触不到,所以才更需要老行家的电话。
说句掏心窝的话,买贵重药材前真该打个电话问问,上周我邻居要买灵芝孢子粉,商家吹得天花乱坠,我让他先别付款,拨通138xxxx5678发过去几张照片,十分钟后李老师回复:"蓝帽标识都没申请下来,保健批号都没有的东西也敢吃?"愣是拦下来五千块的冤枉钱。
这些年我存了不少李老师的实拍对比图,左边是药房买的制何首乌,断面菊花纹路清晰;右边是网购的"野生首乌",切开全是墨汁染的白芯,这种触目惊心的差距,比说一百遍理论都管用,现在每次帮人掌眼,我都会把李老师的号码推给他们——毕竟有些坑,掉进去就是拿命在填。
要问这行最怕什么?就怕顾客抱着"贵的就是好"的心态,前年有个老板花八万块买了株"野灵芝",满身瘤疤看着确实沧桑,李老师拿刀尖挑开表皮,里面白生生像真菌培养基:"这是用椴木嫁接的菌芝,放在深山老林里三天就烂成灰",最后那东西只够炖两次汤,连鲍鱼海参的零头都比不上。
所以说啊,手头留着鉴定专家的电话,就跟家里备着急救箱一样重要,特别是给老人小孩买补药的时候,与其相信主播的吆喝,不如花两毛钱发个彩信,李老师总说:"咱们老祖宗留下五千味药,不该让这些化学染料毁了名声",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