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药材圈子里混久了,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真正值钱的宝贝往往藏在土里好几年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"养老型"中药材,种下去不用年年伺候,过个三五年挖出来直接变现,简直就是懒人致富的终极密码!
深山老林的"软黄金"——黄精 这玩意儿在山区可是宝贝,老药农都叫它"仙人粮",野生黄精要长够5年以上才有药效,现在人工种植的多是3-5年采收,最妙的是它特别省心,春天种下根茎,平时只要除草就行,连肥料都不用怎么施,去年去安徽考察,看见农户在板栗树下套种黄精,等着板栗丰收时,地下的黄精也悄悄长成了精,现在市场上的制干黄精能卖到200多块钱一斤,越是年份久的越金贵。
"草药里的人参"——西洋参 别以为只有东北长白山才产好参,咱们南方也能种!西洋参属于典型的"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"品种,头年把种子撒下去,第二年移栽,第三年秋天就能收获,关键要选半阴半阳的坡地,像搭帐篷一样支起遮阳网,平时注意排水防涝,今年山东产区的西洋参鲜货价涨到80元/斤,加工后的切片更是翻倍赚,记住要赶在立秋前收,这时候有效成分积累达到峰值。
"药膳界的宠儿"——川芎 这味活血止痛的良药,在四川道地产区可是家家户户都会种,每年9月育苗,次年5月移栽,要耐心等到第三年5月才能采收,看着它在地里慢悠悠生长,其实底下的根茎正在悄悄积蓄能量,去年成都市场的川芎统货价格突破40元/公斤,选装货更要翻一倍,种植时要特别注意轮作,重茬地容易得"根腐病",最好和玉米轮着种。
"沙漠里的金子"——肉苁蓉 在内蒙戈壁滩上,这玩意儿可是治沙致富的双料冠军,春天把梭梭树苗种下去,等树长到胸径5厘米以上,在根部埋上肉苁蓉种子,就像埋宝藏似的,两年后就能挖出金灿灿的"沙漠人参",现在人工种植的肉苁蓉鲜货能卖到60元/公斤,加工后的切片更是高达300元/斤,不过要提醒新手,这货对寄主植物挑剔得很,没有梭梭树或者红柳可养不活。
"妇科圣药"——当归 陇南山区的老药农常说:"当归是个娇姑娘,三年才能养成大姑娘。"头年育苗要像照顾婴儿般精细,第二年移栽后反而省心,到第三年霜降时节,挖出来的根条粗壮油润,现在岷县产地的当归片价格稳定在80-120元/公斤,选装礼盒装的更贵,种植时要注意"冬藏春栽",冬季储存种苗得用沙土分层保湿。
这些"养老型"中药材看着生长周期长,其实算算经济账很划算,比如种黄精,每亩投入约5000元(含种苗、土地租金),三年后产量能有800-1200斤,按现在市场价格轻松回本还翻倍,关键是要沉得住气,不能像种青菜那样急着采收,最近走访药材市场发现,年份不够的药材越来越难卖,消费者认准的就是"老"字招牌。
打算入行的朋友记住几个窍门:第一选道地产区,气候水土骗不了人;第二要耐得住寂寞,别想着当年种当年收;第三注意市场周期,比如三七就有"三年涨五年跌"的规律,现在国家也在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,很多地方有补贴政策,但千万别盲目跟风,先小面积试种摸清门道,毕竟咱们种的是"时间的朋友",急不得也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