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备孕三年喝中药花了五万多,肚子还是没动静"——上周闺蜜在咖啡店跟我哭诉时,我正搅着杯里的红枣枸杞茶走神,她突然瞪大眼睛:"你天天保温杯里泡的是不是偏方?快说说你那套省钱攻略!"
其实三年前我刚查出多囊卵巢时,也被中药柜前的价目牌吓出冷汗,当归、阿胶、鹿茸这些名字听着就贵,抓七副药够买件轻奢外套,但现在每天雷打不动早晚两次中药,月均开销反而控制在五百以内,关键指标还越来越漂亮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中药调理的"钱规则"。
中药材里的"爱马仕"和性价比之王 上个月陪老妈去同仁堂,抓药师傅报出"东阿阿胶每克12块"时,我妈的手明显抖了抖,后来我发现个窍门:秋冬进补季药店搞活动,买二送一的阿胶糕比纯阿胶划算三倍,就像闺蜜不知道的,党参黄芪这些"基础款"药材,批发市场论斤称比药店便宜一半,回家自己剪段存冰箱,随用随取特方便。
别让煎药锅变成碎钞机 刚喝中药那会儿,我图省事买了全自动煎药壶,结果被中药渣堵得漏水,现在跟楼下王奶奶借了个砂锅,每周日熬好一周的量装冰格,偷偷告诉你们,社区医院代煎服务比药店便宜40%,还能用医保卡刷呢!
名医号脉背后的经济账 去年花三百块挂的专家号,开的方子和社区医院六十块的普通号差不多,现在我的策略是:每月找退休的老中医把脉调方子,平时在三甲医院做卵泡监测,这样组合下来,每年能省出趟海岛游的钱。
那些年我们交过的"隐形学费" 表妹曾迷信某网红推荐的"送子茶",一个月喝了两千块不见效果,后来我陪她去中医院查成分,所谓秘方不过是玫瑰花加红枣,最坑的是某电商平台卖的"助孕膏方",快递到手都化成糖水了,正规中医院开的膏方都会标注保质期和储存条件。
聪明人的省钱组合拳 现在我的药箱里常备着三件套:医院开的配方颗粒(出差便携)、市场买的养生食材(黑豆糯米粥当早餐)、社区领的叶酸片,特别安利某宝的中药粉碎机,把茯苓薏米磨成粉,每天冲着喝比买昂贵保健品强多了。
上周五去复查,B超单上终于有了优势卵泡,缴费时顺便算了笔账:这三个月连药带检查花了不到两千,比起之前盲目试中药的花费,这次算是找到对的路子了,不过要说最有效的省钱秘诀,还是得算好排卵期这本经济账——毕竟成功怀上才是终极省钱大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