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去舟山旅游,当地老中医给我讲的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:有个渔民被海蛇咬伤,情急之下用活螃蟹捣碎敷伤口,居然真的救了命,当时我就惊掉了下巴——这满街横着走的小家伙,原来还是位"急救侠"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里这位"横行将军"的真面目。
从《本草纲目》到现代药房
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转悠时,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卖蝎子蜈蚣的摊位隔壁,总摆着些张牙舞爪的干螃蟹,老药商告诉我,这叫"全蟹",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蟹咸寒,有小毒,主胸中邪气热结痛,㖞僻面肿,能败漆,解结散血。"不过真正让它扬名立万的,还得数清代名医王孟英的记载。
去年采访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时,他拿出本泛黄的《玉楸药解》,指着其中"蟹甲消痈肿之坚"的句子说:"古人用蟹壳治疔疮,就像现代人用抗生素。"这些泛黄的古籍记载,如今正在现代化实验室里获得验证,上海中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全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87%。
五大绝活在民间
-
跌打损伤的"应急郎中"
江苏盐城的老拳师教我个土方:活螃蟹捣烂加童便,敷在扭伤处,看着重口却真有效,原理在于蟹肉含20%优质蛋白,加上甲壳素促进细胞修复,去年邻居装修摔了腰,我用这个方法给他敷了三天,淤青消得比预期快。 -
产妇通乳的"月嫂帮手"
杭州某妇产医院把蟹壳粉装进胶囊,临床发现能提高母乳分泌量30%,中医认为蟹爪"破血通经",广东地区有用蟹爪炖鲫鱼催奶的习俗,不过体寒产妇要慎用。 -
风湿关节的"气象预报员"
老辈人常说"螃蟹上市风湿犯",反过来用它治风湿倒是巧妙,将全蟹泡在白酒里密封半月,每天喝一小盅,很多渔村老人都靠这法子缓解关节痛,现代研究证实,蟹壳中的氨基葡萄糖确实能修复软骨。 -
小儿疳积的"隐形推手"
苏州儿童医院开过种"蟹黄散",用蟹黄焙干研末,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育迟缓,不过现在多用养殖蟹替代野生蟹,安全性更高,记得要选中秋后膏满黄肥的母蟹,药效最佳。 -
无名肿毒的"外科医生"
在舟山渔村见过最生猛的用法:活螃蟹直接剖开贴疔疮,虽然看着吓人,但确有奇效,现在改良成蟹壳煅烧研末,香油调敷,既能消炎又不过敏,某宝上这类产品月销过千。
吃货须知的用药禁忌
别看螃蟹浑身是宝,乱用也会出问题,三年前有患者听信偏方,用全蟹煮水治痛风,结果引发急性肾损伤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这几位"禁区人群"要特别注意:
- 阳虚体质(怕冷手脚冰)别碰
- 孕妇忌用蟹爪防流产
- 痛风患者少吃高嘌呤蟹肉
- 过敏性紫癜患者远离虾蟹
厨房里的中药铺
其实咱们平时吃蟹就在不知不觉中养生,上海曙光医院研发的"海派蟹宴药膳"就很有意思:
- 清蒸蟹配姜茶:生姜解蟹毒,适合脾胃虚寒者
- 蟹黄豆腐煲:蟹黄滋阴+石膏清热,专治虚火牙痛
- 醉蟹蘸醋:米酒活血化瘀,陈醋软坚散结
去年跟着老药师学做"蟹甲散",只需将蟹壳晒干碾碎,每日早晚各服3克,连吃一月,多年便秘竟有所改善,不过要选长江蟹,海水蟹钠含量太高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最近看到《中医药学报》的最新研究:全蟹提取液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鼠有改善作用,日本学者还从蟹壳中提取出新型抗癌物质"甲壳低聚糖",最惊喜的是,浙江大学把蟹壳加工成止血海绵,战场急救时效果比传统纱布好三倍。
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这只横着走的小药材,可是藏着千年智慧,下次吃蟹时不妨想想,你端起的不仅是美食,更是部行走的《本草纲目》,不过可别贪嘴,毕竟《随息居饮食谱》早就警告过:"蟹多食发风疾",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