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看官,今天咱们来聊聊祖辈传下来的宝贝——中药酒偏方,您可别小看这泡着药材的酒瓶子,里头可藏着大智慧!前阵子我邻居张大爷腰疼得直不起来,医院跑了好几趟都没断根,结果喝了三个月自己泡的杜仲酒,现在天天晨练打太极,这事儿让我对药酒起了心思,查资料访老中医,还真挖出不少民间秘方。
要说中药酒的历史,那得从秦汉时期说起,考古队在马王堆汉墓里就挖出过装药酒的漆器,《黄帝内经》里也有"汤液醪醴"的记载,咱们老祖宗早就明白,药材泡在酒里能激发药性,白酒的辛热能带着药力直窜经络,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,这药酒就是"内功催化剂",把药材的功力全逼出来!
先给您说个应季的方子,最近天气转凉,很多老寒腿又要犯病,我外婆以前总用海马追风酒:海马2对、续断30克、当归15克,50度白酒2斤泡两周,去年表弟骑摩托摔了膝盖,肿得跟馒头似的,擦了这个药酒三天就能拄拐走路,不过现在海马不好买,换成乌梢蛇效果也差不多。
再说说现代人的通病——颈椎腰椎问题,有个患者是程序员,整天对着电脑脖子僵硬,老中医给他开了葛根菊花酒:葛根100克、杭白菊30克、川芎15克,泡高粱酒5斤,喝到半个月,他跟我说转头终于不咔咔响了,这方子特别适合久坐族,但孕妇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。
给中老年朋友推荐个养肝明目的方子,我爷爷喝了十年的枸杞地黄酒:枸杞子200克、熟地黄50克、冰糖半斤,泡米酒3斤,现在八十岁的人看书还不戴眼镜,爬楼梯比小伙子都不差,不过要注意,熟地泡之前要捣碎,否则药力出不来。
女性朋友们注意了,宫寒痛经有妙招,我同事小丽以前每次例假都疼得打滚,后来喝当归元胡酒:当归、元胡各50克,加红枣10颗,泡黄酒2斤,她坚持喝了两个周期,现在连止痛药都省了,但记住月经期间千万别喝,收经期反而影响排毒。
泡药酒看着简单,里头门道可多着呢!先说容器,必须用玻璃或陶瓷罐子,不锈钢都不行,去年有个大哥图省事用塑料桶泡人参,结果一个月后发现酒变浑浊了,全糟蹋了,药材处理也有讲究,动物类的要去掉内脏,植物类的最好晒干捣碎,像黄芪这种大块头的,不切片根本泡不出味。
浸泡时间也得拿捏准,补气类的像人参、灵芝,泡1个月左右就行;祛风湿的如川乌、草乌,得泡40天以上,我见过有人泡蛇酒心急,两周就开喝,结果上火起疹子,还有酒精度数,50-60度最合适,太低泡不出药效,太高又容易刺激胃。
喝药酒讲究"细水长流",每天1-2两就够了,有个老板听信偏方猛喝鹿茸酒,结果流鼻血住院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另外服药期间要忌口,喝补肾酒就别吃萝卜,服祛湿酒少碰冷饮,特殊人群更要谨慎,孕妇、哺乳期、心脏病患者最好别碰药酒。
现在市面上假药材泛滥,教您几招辨真假,买人参要看芦头,野生的芦头短且弯曲自然;试枸杞子,抓一把放嘴里嚼,甜中带点涩的是宁夏正宗货;选肉苁蓉要认准"鳞片",假货表面光滑得像萝卜,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,别贪便宜买路边摊的"祖传秘方"。
这些年我收集了三十多个药酒方子,发现最有效的往往来自民间,像浙江有个治风湿的老方,用雷公藤20克、青风藤20克、穿山龙30克泡酒,当地渔夫靠这个下海捕鱼,不过雷公藤有毒,必须严格按古法炮制,普通人千万别乱试。
最后提醒一句,药酒虽好但不是万能药,去年有位大叔喝自制药酒中毒,送来医院时脸都绿了,后来才知道他采的"草药"其实是夹竹桃,所以泡酒前的药材一定要找懂行的人鉴定,喝的时候出现不适立即停用,咱们传承偏方也要科学理性,毕竟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