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突然袭来的恶心呕吐感,简直让人恨不得钻进地缝,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找止吐药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箱里,藏着不少对付呕吐的"秘密武器"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退吐高手,都是药食同源的好方子,关键时候能派大用场!
厨房里的止吐圣手——生姜 要说最亲民的止吐药,当属家家灶头都有的生姜,记得小时候晕车吐得昏天黑地,奶奶总会塞来一片腌姜片,这黄澄澄的小玩意儿可不只是调味料,《本草纲目》早把它列为"呕家圣药",不管是妊娠反应还是晕车晕船,含片姜嚼出辣味,胃里翻江倒海的劲儿立马消停大半,要是嫌生嚼太猛,煮碗红糖姜水,趁热小口抿,既能暖胃又能压住恶心。
理气高手陈皮 广东人煲汤爱放的陈皮,可是调理脾胃的行家,上次邻居王婶化疗后一直恶心吃不下饭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,别看它貌不惊人,芳香的气味能顺着喉咙往下走,把堵在胸口的闷气一点点化开,拿陈皮泡水代茶饮,或者炖汤时加两片,特别适合吃完东西就泛酸的人,不过要选正宗晒足三年的老陈皮,新橘子皮可不管用。
暑湿天必备藿香 每到夏天闷热潮湿,不少人莫名想吐,这时候就得请出藿香正气液的主角——藿香,记得去年暑假去重庆旅游,导游特意给每人发了藿香丸,这种带着淡淡薄荷香的药材,最擅长对付暑湿引起的恶心头晕,新鲜藿香叶泡茶,加点冰糖,喝下去就像给肠胃开了台空调,特别适合晕车晕船还着凉的情况。
山野奇珍半夏 老话说"五月半夏生,七月毒死人",但这味有毒的药材经过炮制却成止呕良药,中药房买的法半夏,配上生姜煮水,专治痰多导致的恶心,记得大学室友考试前紧张得吐个不停,老教授就让她喝半夏秫米汤,说是能安神和胃,不过生半夏千万别乱碰,一定要用炮制过的成品。
果中良药山楂 过年吃撑了恶心?试试焦山楂煮水,这红彤彤的小果子不仅能消食导滞,对积食引起的呕吐特别管用,小区张大爷每次多吃几口粽子就开始反胃,他孙女给他做的山楂苹果酱,现在成了餐桌常备,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,免得雪上加霜。
花中仙子旋覆花 这种开着小黄花的药材,名字就带着旋转向下的意思,它能把上逆的胃气转个弯,特别适合打嗝带出酸水的情况,中医院开的止吐方里常见它的身影,搭配代赭石效果更好,不过这味药煎煮时会浮起层黏液,看着有点吓人,但效果真没得说。
树根宝贝丁香 冬天胃寒作呕,含颗母丁香准没错,这棕褐色的小钉子,温中散寒的本事一流,记得有次拍美食视频连吃十二个螃蟹,当晚吐得天昏地暗,老厨师给了我瓶丁香油,擦在肚脐上暖暖的,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别补过头了。
种子选手白豆蔻 这白白胖胖的小家伙,是火锅底料里的常客,它能把滞留在脾胃的湿浊之气清扫出门,特别适合吃坏肚子后的恶心,菜市场卖调料的阿婆教我,夏季做凉拌菜时敲碎两粒放进去,既能去腥还能预防拉肚子,但用量别太大,三分钱硬币大小的量就够炒盘菜。
藤本英雄竹茹 家里养的文竹不止观赏,它的亲戚竹茹更是止呕妙药,这种青绿色的卷曲碎片,能把胃里翻滚的热气降下来,同事产后乳汁淤积引发呕吐,月嫂就用竹茹煮米粥,说比西药温和多了,药店买的时候要选当年新货,陈年的发黄就没效果了。
动物仙丹鸡内金 别小看鸡胗里的金箔似的内膜,消食化积它是专业的,有个开夜班车的司机师傅,常年饮食不规律落下胃病,随身带着焙干的鸡内金粉,犯恶心时就冲水喝,不过这玩意磨牙,最好打成细粉装胶囊,不然满嘴嘎吱响挺尴尬。
这些天然止吐药虽好,但使用时也有讲究,比如生姜早上空腹别吃,陈皮气虚的人要少用,半夏必须炮制过,要是呕吐伴随剧烈腹痛、持续发热,或者吐出咖啡色液体,可得赶紧去医院,平时保养脾胃才是根本,吃饭七分饱,生冷油腻适量,比临时抱佛脚强百倍。
下次再感觉胃里翻江倒海,不妨翻翻家里的药箱,说不定某个角落就藏着老祖宗留下的止吐法宝,当然实在难受也别硬扛,该看医生时就得去,这些小偏方权当应急用,毕竟身体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