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袋花瓣治好邻居阿姨的偏头痛
前些天楼下王阿姨捧着袋子茉莉花来找我:"小张啊,听说你懂中药,我这偏头痛老毛病能不能用这花治?"我看着袋子里晒得半干的茉莉花愣住了,原来王阿姨听朋友说茉莉花能治头痛,特意从老家摘了寄过来。
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在药材市场遇见的老中医,他总说"花类中药最养人",可不是嘛,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懂得用花朵入药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花药就有上百种,李时珍当年尝遍百草时,怕是没少被这些漂亮花儿"迷了眼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既能当花看、又能当药用的神奇家伙。
金银花:消炎退烧的"植物抗生素"
要说最常见的花药,金银花绝对排前三,记得小时候发烧,奶奶总会摘下院子里的金银花,和着冰糖煮水,那股子清甜里带着草药香的味道,比现在的退烧药好喝多了。
这不起眼的小花可有大本事,研究显示它含有的绿原酸,抗菌效果堪比青霉素,春天容易上火长痘时,抓一把泡茶,第二天就能感觉到火气消了不少,不过要记住,金银花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可不能天天喝。
菊花:明目降压的"桌上医生"
办公室小刘最近总对着电脑滴眼药水,我给她支招:每天带几朵杭白菊泡茶,这黄澄澄的小菊花可是护眼高手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有记载它能"主诸风头眩",现代研究发现,菊花里的黄酮类物质能保护视网膜,难怪古人读书总要摆盆菊花在旁边。
不过菊花也分种类,杭菊适合泡茶,亳菊多用于制药,去年我妈把贡菊当茶叶喝了半个月,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——菊花虽好,但气虚胃寒的人可得悠着点。
红花:活血化瘀的"妇科圣手"
说到红色花朵入药,藏红花算是名气最大的,但咱们普通人更常用的其实是普通红花,这暗红色的小花能破血通经,产后瘀阻腹痛时,老中医常开"生化汤"里就有它,记得闺蜜坐月子时,婆婆天天熬红糖红花水,说是能排恶露。
不过这药可不能乱吃,有次社区王大姐月经不调,自己泡红花水喝,结果月经量过大差点贫血,所以说活血化瘀的药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桂花:温肺散寒的"厨房中药"
秋天走在杭州满陇桂雨,金灿灿的小花挂满枝头,别光顾着闻香,这桂花可是实打实的中药,老底子方子里,桂花常和陈皮搭配,对付咳嗽痰多特别管用,我妈每到冬至就酿桂花蜜,说是这样冬天喝能暖胃。
新鲜桂花可以直接冲水,但药店卖的多是烘干的,去年我自己试着做桂花酱,糖放多了齁得慌,这才明白为啥中药要用剂量——好东西也得讲究分寸。
辛夷花:专治鼻渊的"通窍高手"
北方朋友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,但说起玉兰花苞就晓得了,这毛茸茸的花蕾可是治鼻炎的宝贝,中药房的辛夷就是它,我记得大学室友过敏性鼻炎,中医给开了辛夷苍耳子散,捣鼓成粉末塞纱布包里闻,半个月后喷嚏少多了。
不过要选未开放的花蕾,开花后的药效就差了,有次我在公园捡了掉落的玉兰花想泡茶,被老中医看见好顿数落,说是不仅没用还可能中毒。
代代花:疏肝理气的"解郁专家"
这名字听着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神药,其实它是酸橙的变种,花开时清香扑鼻,晒干后却是理气良药,我同事更年期烦躁,中医给她开的逍遥散里就配了代代花,说是能缓解胁肋胀痛。
有意思的是这花越陈越好,存放三年以上的药效更佳,去年帮邻居清理药箱,翻出罐陈年代代花,打开瞬间满屋清香,倒是意外收获。
旋覆花:降气止呕的"肠胃守护者"
这名字拗口的蓝色小花,可是治疗嗳气的高手,老中医有个偏方:旋覆花配代赭石,专治打嗝不止,我家小子小时候喝完奶总吐奶,奶奶就用旋覆花煎水擦肚脐,虽说有点土法子,倒也真管用。
不过这花有绒毛,煎药时要包煎,不然绒毛刺激喉咙会咳嗽,上次我图省事直接煮,结果咳了半小时,这教训可记住了。
槐花:凉血止血的"天然止血钳"
五月槐花香,说的是洋槐,但入药多用国槐花,特别是炒炭后的槐花炭,治痔疮出血是一把好手,我爷爷生前有痔疮毛病,每年槐花季都去摘花蒸饭,他说这样吃能预防便血。
新鲜槐花可以做饼,但注意要先焯水去掉苦味,有年清明扫墓,表弟直接摘槐花生吃,结果肚子疼了一整天——鲜槐花性寒,脾胃弱的根本受不住。
凌霄花:祛瘀消癥的"妇科先锋"
这爬藤植物开花时橙红一片,煞是好看,可别被它的美貌骗了,《本草衍义》里说它"行血分,能去血中伏火",老中医常用它治疗闭经、子宫肌瘤,不过这药力较猛,孕妇见了要绕道走。
去年小区绿化带种了凌霄,物业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,差点当杂草拔了,我赶紧制止,这么好的药材苗子,可惜了。
密蒙花:明目退翳的"眼科专用"
这米粒大小的花蕾专治眼病,尤其是肝热目赤,我爸年轻时焊工做多了,眼睛老是发红,中医就开密蒙花配枸杞子,说是能消退角膜云翳,虽然见效慢,但确实不伤身。
不过这花产自四川、湖北等地,北方药店少见,有次帮亲戚找药,跑遍半个城才买到,看来好东西就是金贵。
这些花儿看似柔弱,却藏着治病救人的大能量,不过再好的药也不能瞎吃,就像王阿姨的茉莉花,其实更合适做成香囊而不是煎服,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值得珍惜,但用药前还是要问问大夫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下次看到路边野花,可别急着采,说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