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圈疯传一条消息:某地中医院被查出医生收受药企回扣,一盒成本30元的中药能卖到200块,中间差价全进了某些人的口袋,评论区炸了锅,有人骂"黑心钱赚得太狠",也有人感慨"看病越来越贵都是这些蛀虫害的",今天咱们就扒开中药回扣的遮羞布,看看这钱到底怎么流的,最后又坑了谁。
一盒中成药的"发财密码"
先说个真实案例,去年某省卫健委暗访发现,一家知名药企生产的"XX补气丸",出厂价12元,到医院摇身一变标价89元,医生每开出一盒,药代就塞给他40元回扣,更离谱的是,这药其实成本不到5块钱,剩下的钱都喂了层层分赃的嘴,患者以为吃的是"古法炮制",结果吞的是暴利泡沫。
这种操作在中药行业根本不算新鲜,从药材采购到药房柜台,每个环节都藏着"规矩",比如某中药材市场,贩子收购党参时会按比例给采购科长"好处费",价格立马虚高30%;药店老板向医院领导"进贡"后,自家产品就能绕开招标直接进药房,最狠的是某些"专家讲座",药企花钱包下场地,请个白大褂上台胡诌"XX药材防癌治百病",台下医生每人领两千块听课费,转头就疯狂开单。
回扣养肥了谁?
你以为收钱的只有医生?太小看这套玩法了,药企销售代表提成比工资高得多,卖出10万的货能拿1万奖金;医药公司高管年底分红时,回扣收入能顶半年薪水;连药房库管都能在进货单上动手脚,一箱虫草少登记几盒,转手卖给熟人分赃,更讽刺的是,某些"中医药大师"一边在电视上讲养生,一边私下给关系医院塞红包,自己开的诊所更是把回扣当成本转嫁给病人。
患者成了最终的冤大头,张大爷风湿痛去医院,医生非让买680一盒的"祖传膏药",后来儿子上网一查,同样配方的药膏某宝才卖80,李姐更年期调理抓了半个月中药,发现药方里掺了大几百块的"珍稀蛇胆",实际上就是普通乌梢蛇粉末,这些人情单、关系药,吃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。
这口"黑锅"该谁背?
别急着骂医生没医德,这潭水深得很,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酒后吐真言:"不开贵药完成不了业绩,科室奖金就泡汤,医生也要养家啊。"药企更狡猾,把回扣包装成"学术赞助""科研经费",甚至搞股权代持,查都不好查,最荒唐的是某些中药协会,表面上办展会搞交流,实则给会员单位分配指标,要求按销售额返点当会费。
监管漏洞更是让人无语,中药讲究"秘方保密",价格不像西药有国家集采压价,同一种六味地黄丸,老字号能卖到平民品牌的五倍,里面到底差的是工艺还是回扣?还有那些"特制膏方",成本模糊得像本糊涂账,工商部门来查都找不到计价依据。
破局之路在哪?
要斩断这条利益链,光靠抓几个贪官医生没用,得从根子上改:比如建立全国中药价格公示平台,把药材采购价、加工费、流通成本晒在阳光下;对天价"特效药"实行备案制,超过市场价三倍的必须说明理由;最重要的是打破以药养医的畸形模式,医生收入该由财政兜底,而不是靠卖药提成。
最近看到个好消息,某省开始试点"中医处方追溯系统",每张药方都要标注药材来源和加价比例,虽然还在摸索阶段,但至少让患者知道钱到底花在哪,说到底,中药承载的是五千年的文化信任,别让回扣把这锅救命汤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