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饮品生产企业如何抓住百亿市场?这5个关键点别错过!

一归堂 2025-05-05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晒中药奶茶、草本咖啡,连楼下便利店都摆满了熬夜护肝茶,咱们老百姓对养生的热情,直接带火了中药饮品赛道,但看着热闹的行情,不少想入局的朋友都在问:现在做中药饮品生产到底行不行?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,聊聊这个行业的"坑"和"机会"。

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政策风向,这两年国家药监局连续发了好几份文件,特别是《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的更新,直接把生产标准提到了新高度,现在建厂光有GMP认证还不够,得配套追溯系统,从药材种植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要留痕,去年老王想在浙江开厂,光设备选型就折腾了半年,最后发现传统煎药机根本达不到挥发性成分保留标准,又紧急上了超临界萃取设备。

再说说原料这块"硬骨头",前阵子去亳州药材市场调研,发现道地药材价格坐过山车,像三七去年还卖200多一公斤,今年品质好的涨到300+,更头疼的是掺假问题,有个同行收的"野生蒲公英",结果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,整批货全砸手里了,现在聪明企业都开始自己建种植基地,像云南某些企业直接包下整片雪山石斛林,虽然前期投入大,但供应链稳当了。

生产设备选型千万别冲动,见过太多老板把食品饮料生产线直接搬过来用,结果生产出来的四物汤口感发涩,中药饮品讲究"煎煮提纯",传统砂锅熬制和工业化生产完全是两码事,现在流行动态逆流循环提取技术,能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,不过设备只是基础,某企业花800万进口的浓缩设备,因为操作工不懂参数调试,前三个月废了十几吨原料。

销售渠道暗藏玄机,很多人以为进药店就行,实际上现在商超渠道更吃香,家乐福采购经理透露,中药饮品专区销售额每年涨40%,但进场费水涨船高,更有意思的是餐饮渠道,成都有家火锅店推出"金银花洛神花冰粉",单月卖出5万份,线上直播更是必争之地,某头部主播带货阿胶奶茶,10秒抢空8000单,但退货率高达35%,都是吐槽包装漏液、口感过苦。

最后说说大家都忽略的品牌建设,别以为挂个"古法配方"就完事了,90后消费者精得很,北京同仁堂出的枸杞原浆,瓶身印着枸杞产地经纬度;广东某品牌请国医大师站台讲"五季养生";还有企业搞盲测活动,让消费者分辨不同产地黄精的区别,这些玩法看着花哨,其实都是在建立信任感,反观某些贴牌代工的产品,包装上连生产日期都印得模模糊糊,活该卖不动。

最近接触了个有意思案例:浙江某企业把虫草菌粉做成速溶咖啡,刚开始用传统中药包装,销量惨淡,后来换成极简风白罐,加上"加班续命水"的slogan,在写字楼推"免费试饮+小程序下单"模式,三个月做到区域销量前三,这说明什么?中药饮品不是把药装进饮料瓶那么简单,得用消费品思维做透每个细节。

眼下这个行业就像烧开的火锅,看着红火但烫嘴,想分杯羹的企业,建议先摸清三件事:上游有没有稳定的道地药材来源?中游能不能搞定差异化产品定位?下游有没有匹配的渠道打法?别盲目跟风,毕竟风口上也有摔下来的猪,真正能活得久的,肯定是那些既懂中药精髓,又玩得转现代营销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