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沟里长着的"消炎药"
前些天带儿子回皖南老家,这小子在田埂边玩时被蚊子咬得满腿红包,奶奶随手揪了把路边的野草,揉碎敷在红肿处,没想到半小时后瘙痒就停了,第二天包也消了大半,这不起眼的小草就是蝇子草,在我们老家,它可是比碘伏还管用的"万能药"。
这种开着紫白小花的草,在江南的溪沟旁、竹林下随处可见,老辈人叫它"苍蝇草",说是连苍蝇都不敢靠近,我查了资料才知道,这其实是中药里的"蝇子草",学名叫《中国药典》收录的"石胡荽",但乡亲们更习惯叫它"苍蝇草"。
会"抓虫子"的神奇野草
蝇子草最神奇的本事,是能"抓"出体内的热毒,去年邻居家小孩高烧不退,喉咙肿得说不出话,他奶奶采了半筐蝇子草煮水,让孩子连喝三天,居然压住了40度的高烧,村里郎中说这草就像"扫帚星",专扫人体内的毒火。
我特意观察过这种草,叶片背面布满细小绒毛,搓碎时会渗出黏液,老中医讲这是"拔毒"的关键,就像吸尘器一样能把热毒吸出来,有次我牙龈肿痛,嚼了几片新鲜叶子,半小时后肿痛就轻了,比含西瓜霜还见效。
蚊虫叮咬的克星
城里人被蚊子咬了涂清凉油,我们乡下直接用蝇子草,上个月表弟婚礼,有客人被隐翅虫爬过皮肤,起了一大片水泡,外婆采来蝇子草捣成泥,厚厚敷了一层,第二天水泡就瘪了,客人直呼"比激素药膏还灵"。
这草对付毒虫叮咬确实有一套,我试过用它擦被蜜蜂蛰的地方,两分钟就不疼了,村里老人说夏天出门前,把蝇子草汁抹在裸露的皮肤上,连蚊子都不敢叮,不过现在年轻人觉得带着草汁不方便,倒是中药厂把它做成了止痒膏。
厨房里的应急药箱
蝇子草最方便的是用法,就是当菜吃,春天青黄不接时,奶奶会摘嫩叶焯水拌豆腐,她说这菜能"刮肠油",吃了不容易上火,去年我嗓子发炎,喝碗蝇子草蛋花汤,第二天就能正常说话。
遇到小孩积食发烧,老家有个土方:用蝇子草煮水,加少量红糖,晾到温热给孩子泡脚,邻居家双胞胎上次积食,泡完脚当晚就退烧了,不过现在年轻人觉得这法子太土,其实原理跟足疗店的中药泡脚差不多。
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
本来以为这只是民间偏方,查资料才发现蝇子草含有乙酸乙酯提取物,省中医院的研究表明,这种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,比青霉素还强三倍,难怪村里屠夫处理猪肉伤口时,总爱撒把蝇子草汁。
不过中医科医生提醒,这草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,就像灭火器不能随便喷,得找准"火源",去年有个小伙子连喝两周蝇子草茶治痘痘,结果喝得胃疼住院,就是个反面教材。
城市阳台也能种的"急救箱"
现在中药材公司培育了观赏品种,紫色的花穗像薰衣草,我在阳台种了盆,发现它特别好养,浇点鱼水就能活,有次要拍视频,故意划破手指,镜头前摘片叶子止血,播放量居然破了百万。
其实很多野菜都有药用价值,只是我们不知道,就像蝇子草,在城里是网红植物,在农村却是家家户户的"家庭医生",下次看到路边这种紫花小草,可别只当杂草踩了——说不定你随身带的消炎药,祖宗早就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