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板,这黄芪切片能尝一片不?""您闻闻这党参,山里挖出来晾了半个月,药味醇着呢!"走进河北安国国际会展中心,此起彼伏的方言叫卖声裹着浓郁药香扑面而来,这里正在举行的第32届安国中药材博览会,活脱脱就是部行走的中国中医药文化百科全书。
要说全国药材集散地,安国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,早上五点的安国数字中药都,装卸工正往冷链车上搬运太子参,车头电子屏显示"发往广州康美药业",这种24小时不停歇的忙碌场景,在这座"千年药都"已经延续了宋金时期至今,本地老药商常说:"咱安国药市的秤砣,比故宫里的铜缸年纪都大。"
本届药博会的"国际范"格外抢眼,韩国人参公社带来的太极参茶礼盒,印尼血竭经销商摆出的鳄鱼模型,还有哈萨克斯坦药商兜售的骆驼蓬籽,让人恍若置身"一带一路"中药版博览会,最热闹的当属"十大冀药"评选展区,来自太行山的连翘、燕山山脉的柴胡,与人工种植的邢枣仁同台竞技,老中医们捏着药材掰断看断面,那认真劲儿像在鉴定古董。
药博会的隐藏福利是免费把脉问诊,在"名医义诊区",83岁的国医大师李士懋面前排着长队,老人把完脉还会掏出钢笔在处方笺上画药草图:"这个猫爪草不是猫爪子,是小毛茛长在湿地里的..."旁边年轻医生开的药方直接连通药房,患者拿着处方走到隔壁展馆,现称现配的中药还冒着热气。
最震撼的要数"天下第一药市"开市仪式,卯时三刻,身着明代服饰的药童扛着八大筐道地药材进场,鼓乐声中模拟百年前"冬苓夏草,北参南桂"的药材交易盛况,今年特别设置的"网红直播带货区"里,扎着马尾辫的主播们举着自拍杆穿梭在摊位间:"家人们看这个灵芝孢子粉,破壁率98%!"传统药匣子与补光灯混搭的场景,倒成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的生动写照。
走在展馆里能明显感觉到南北药商的性格差异,东北参农把人参须编成辫子挂在脖子上,吆喝声带着黑土地的爽利;安徽亳州药商展示的芍药花茶粉嫩透亮,摆盘精致得像艺术品;而甘肃陇西的当归贩子最实在,直接搬出整麻袋药材让人试闻,最有趣的当属"药膳擂台赛",湖南药师端出桂花湘莲炖甲鱼,广东师傅亮出石斛老鸭汤,评委们喝着汤还要点评药材配伍,场面活色生香。
药博会不仅是买卖场,更是行业风向标,今年新设的"中药工业4.0"展区里,全自动煎药机像咖啡机一样操作,智能炒药机精准控制火候,甚至有企业展出太空育种的铁皮石斛,这些黑科技背后,是安国年交易额300亿元的底气支撑,据统计,全国70%的中药材在这里定价,每天有2000吨药材发往全球,相当于每天运走40辆满载药材的17米大货车。
暮色降临时,药都灯火通明,物流园里等待装车的药材堆成小山,快递小哥骑着三轮车穿梭收件,直播间的补光灯依然亮着,这座从隋唐时期"刀山市集"演变而来的药都,正用最古老的方式讲述着最前沿的故事——当千年药香遇见现代科技,或许就是我们寻找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