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上青下白",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宝贝,作为研究中药十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接地气的民间智慧,别看名字怪神秘的,其实它就藏在咱们身边的草木里,关键得用对法子。
菜市场里藏着的中药密码
上个月陪老妈逛早市,她在一堆野菜堆前停住了。"瞧这嫩青青的叶子底下发白的茎,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上青下白。"老太太边挑边念叨,原来这种野生小草在南方叫"马蹄香",北方唤作"野芥菜",学名叫"蔊菜",刚冒尖的嫩芽青得透亮,挨近泥土的茎秆却泛着奶白色,活脱脱就是大自然打的摩斯密码。
老辈人都知道,这种看着普通的野菜其实是药食同源的宝贝,清明前后掐回来凉拌,能败春火;夏天晒干了煮水,专治暑热拉肚子,去年隔壁王婶中暑恶心,就是拿这个煮红糖水喝好的,您可别小看这随手可采的野草,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明明白白记载着:"蔊菜捣汁服,治痈疽疔肿"。
五脏调和的天然平衡剂
要说这上青下白最妙的,就是它能同时照顾到人体的寒热虚实,那层碧玉似的叶片性凉,专门对付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这些上火症状,记得去年公司小刘熬夜加班烂嘴角,我让他摘几片嫩叶嚼碎敷着,三天准好,而靠近根茎的白色部分却是温性的,对肠胃虚寒引起的腹胀腹泻特别管用。
前阵子给退休的陈校长调理身子,老爷子常年便秘和腹泻交替发作,我就让他把上青下白的叶杆分开用:绿叶泡茶清肠火,白茎炖汤健脾胃,两个月下来,老人家终于摆脱了马桶上的拉锯战,这种同株不同效的药材,就像给身体装了双调节阀,比单味药灵活多了。
四季皆宜的养生用法
春天采收的嫩苗最适合做食疗,焯水后拌香干,加几滴香油,绿白相间看着就清爽,夏天要是中暑头晕,抓一把晒干的茎叶煮水,放温后加勺蜂蜜,比藿香正气水好喝多了,秋燥时节嗓子干痒,拿青叶泡茶,再加两粒胖大海,润喉效果堪比润喉糖。
去年冬天张大姐咳嗽总不好,我教她把白茎切片腌蜜饯,每天含两片,半个月就把肺里的燥气顺下去了,这法子特别适合抽烟多的人,白色部分化痰散结的效果比药店卖的川贝粉还温和。
使用时要避开这些坑
虽说是好东西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体质偏寒的朋友,吃绿叶部分要适量,最好搭配生姜中和,孕妇更要谨慎,特别是怀孕前三个月,这药有活血通经的作用,还有个别过敏体质的人,接触鲜汁液可能会起疹子,这类人群建议用干品煮水。
市面上有人把人工种植的当成野生卖,记住正宗的上青下白叶片背面有细绒毛,折断时会流出淡黄色汁液,要是买回家的货色翠绿得反常,多半打过农药,千万要仔细浸泡清洗。
现代研究的惊喜发现
别以为只有老中医才看重它,现在科研机构也盯上了这个宝贝,最新研究发现,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比银杏叶还高,抗氧化能力超蓝莓两倍,更厉害的是,白色茎部的多糖成分对调理肠道菌群效果显著,这可是益生菌都比不上的天然配方。
上次参加中医药论坛,某大学教授展示了他们的实验数据:上青下白提取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效果,比普通抗生素弱不了多少,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,这下可解开了祖辈用它治疗胃病的科学谜底。
转了一圈您发现了没?这看似普通的野草,实则暗藏阴阳平衡的大智慧,下次遇见千万别当杂草,仔细辨认后带回家,说不定就能解决困扰已久的小毛病,当然要是拿不准,还是要找专业医师辨证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