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闺蜜在喝中药调理身体,天天盯着手机查忌口清单,前天她盯着一碗鲫鱼汤发呆的样子实在可怜,让我想起当年喝中药被老妈盯梢的日子,其实关于喝中药能不能吃鱼这件事,真不是简单的"能"或"不能"就能说清的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。
老祖宗留下的服药禁忌里确实有"腥膻发物"这一项,但您可别急着把鱼竿收起来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一条鱼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处境,就像感冒吃药时妈妈不让吃鸡蛋,但手术后医生反而让多吃蛋白质的道理一样。
先说说最常见的淡水鱼,像鲫鱼、鲤鱼这类四大家鱼,在中医眼里可是补气血的好帮手,去年我咳嗽半个月不好,中医给开了润肺的方子,特别嘱咐让我每天喝鲫鱼汤,那会儿才知道原来有些中药需要"鱼借药力",就像当归生姜羊肉汤需要羊肉引药入经一样,不过这种滋补型鱼汤多出现在调补类方剂里,如果是清热解毒的药,可能就要让鱼儿先歇着了。
海鱼的情况更复杂些,海带炖排骨是很多慢性病患者的家常菜,但换成海参小米粥就要小心,前阵子邻居王叔痛风发作,他女儿特意买了深海鱼说是补充优质蛋白,结果关节肿得更厉害,后来中医解释说,某些海鱼里的嘌呤对痛风患者确实不友好,但这和中药本身的寒热属性没关系,属于现代医学的交叉禁忌。
最让人头疼的是"发物"这个概念,记得小时候扁桃体发炎喝中药,奶奶连酱油都不许放,其实所谓发物更多是指可能引发旧疾或加重症状的食物,就像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对海鲜忌口,但这和中药本身无关,而是个人体质问题,上次陪朋友看皮肤科中医,大夫特别指出她湿疹反复发作,吃鳜鱼比吃羊肉更容易诱发,这才让她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了新认识。
说到这里您可能发现了,关键不在鱼本身,而在三个因素:药性、体质、病症,好比同样是补气,人参配鲫鱼汤适合体虚者,但如果是治疗痤疮的清热药,这时候吃河豚(当然违法)肯定雪上加霜,上个月公司小刘月经不调喝中药,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别碰咸水鱼,但允许吃淡水鲈鱼,这就是典型的对症忌口。
现在给您几个实在的建议:第一,煎药前一定问清楚医生,特别是治疗皮肤病、风湿病的中药;第二,观察身体反应,如果吃完鱼觉得药效减弱或症状加重,赶紧停;第三,注意烹饪方式,清蒸总比麻辣火锅安全;特殊人群要警惕,比如甲亢患者不管吃什么药都要控制海产品。
对了,千万别被网络偏方忽悠,之前网上流传喝中药不能吃任何鱼,结果有个健身博主辟谣说自己边喝中药边吃龙利鱼也没事,这种个案不能当真,人家可能是调理亚健康,换作化疗病人试试?所以记住,您的主治医师最了解您的药方特性。
最后说个暖心事,上周去中医院看见个老先生,护士提醒他不要吃鱼,老爷子从塑料袋里掏出条活蹦乱跳的鲫鱼说:"这是给老伴炖汤的,我自己吃的是医生开的药膳方。"原来人家早和医生沟通好了,药食同源的智慧都在这些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