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中药里的皮学问,从陈皮到丹皮,这些果皮根皮大有用途

一归堂 2025-05-05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朋友送我一盒十年陈皮,泡水喝时那股醇香让我想起中医里那些神奇的"皮"类药材,你可别小看这些果皮、树皮、根皮,它们可是中药界的"隐形冠军"!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里那些以"皮"入药的宝贝,看看你家厨房里是否也藏着养生宝物。

果皮家族:厨房里的中药担当

说到中药里的果皮,第一个蹦出来的准是陈皮,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广东人的命根子,炖肉煲汤都要扔几片,但很多人不知道,刚摘的橘子皮可不能直接当陈皮用!

新会陈皮讲究"三时三色":七月果皮青中带黄叫"青皮",九月转黄带红是"黄皮",冬至后全红才算"红皮",真正能称"陈皮"的至少要晒够3年,这时候挥发油减少了,刺激性降低,反而更容易理气化痰,我奶奶以前总说吃撑了煮点陈皮水,现在想想真是暗藏养生智慧。

除了柑橘皮,还有种果皮常被误会——柚子皮,上次见邻居把吃完的柚子皮晒干,我还以为要做蜂蜜柚子茶,结果人家说是给小孩积食用的,其实柚子皮又叫"化橘红",新鲜时切丝蒸熟能止咳,晒干后煮水消食效果翻倍,不过要提醒一句:表皮发青的柚子皮药性更猛,体虚的人要少吃。

根皮军团:地下冒出的解毒高手

如果你以为中药里的"皮"都是吃进嘴里的,那可就小瞧它们了,像桑白皮这种长在地底下的根皮,可是治水肿的利器,记得去年我水肿厉害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桑白皮,他说这白白的根皮就像天然利尿剂,还能清肺热,不过要选刮掉外层红棕色皮的"白皮",带红色的那种药性太寒,得慎用。

更有意思的是牡丹皮,这名字听着像花,其实是牡丹的根皮,小时候看《甄嬛传》里用红花堕胎,现实中牡丹皮才是打胎药常用成分(孕妇千万远离!),不过普通人用它主要是清热凉血,特别是春天容易上火的时候,抓点丹皮和栀子煮水,比喝凉茶管用多了。

树皮大队:老树身上的"防护服"

要说最接地气的树皮中药,非桂皮莫属,但药店里的桂皮分两种:官桂是嫩枝刮的皮,肉桂是老树剥的皮,炒菜用普通桂皮就行,要是腰膝酸软要温阳,必须得用五年以上的肉桂,有次我炖羊肉放错成官桂,结果香味够了但补益效果大打折扣。

另一种树皮杜仲就金贵多了,要认准掰开有银白色胶丝的,这是真杜仲的标志,当年我爸腰突,老中医让用杜仲皮煮猪腰子,连着吃了半个月居然缓解了,不过这树皮有个怪脾气,必须用盐水炒过才能激发药效,直接煮水喝等于白搭。

冷门奇兵:这些"皮"用处惊人

有些"皮"中药冷门到连药房师傅都要找半天,比如茯苓皮,看着像晒干的橘子皮,却是利水渗湿的高手,上次我湿疹反复,医生开了个奇葩方子:茯苓皮煮水洗患处,没想到连着擦三天,皮肤居然不渗水了。

再比如地骨皮,听名字以为是骨头,其实是枸杞树的根皮,这玩意儿专治阴虚潮热,更年期阿姨们懂的都懂,有次我妈半夜盗汗,用地骨皮+浮小麦煮水,第二天起来床单终于不是人形水印了。

用"皮"避坑指南

  1. 陈皮不是越老越好:超过20年的陈皮挥发油流失太多,药效反而下降,5-10年是黄金期
  2. 丹皮分两层:靠近木心的"丹皮"凉血,外层的"栓皮"外用治疮疡,别买错了
  3. 桂皮见光死:要买密封包装的,否则香味跑光还容易生虫
  4. 鲜皮vs陈皮:新鲜橘皮不能当陈皮用,含大量鞣酸会刺激肠胃

现在我家的调料罐里常年备着陈皮、桂皮,药箱里还塞着杜仲皮,每次炖汤看到飘着的橘子皮,总觉得自己像个隐藏的养生专家,其实古人用"皮"入药特别有智慧——果皮主呼吸系统,根皮管肝肾,树皮调气血,这些自然馈赠的边角料,恰恰是中药里的宝藏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