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总喊怕冷?别急着加衣,这味中药泡水喝,暖身又祛寒

一归堂 2025-05-05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妈您看这天儿都二十度了,咋还裹着棉袄?"李阿姨第无数次劝母亲脱外套,七十岁的张婶缩在阳台藤椅里,膝盖上盖着毛毯,手里捧着保温杯:"你们年轻人火力旺,哪懂我们老头老太太的寒毛病......"

这话听着耳熟吗?家里老人总喊冷,明明穿得比旁人厚,还是手脚冰凉,其实这不是"矫情",中医说这是阳气不足闹的,今天咱们就唠唠,为啥老年人特别怕冷,以及老祖宗留下的驱寒妙方。

老人畏寒不是"作",是身体亮警报 隔壁王奶奶以前总念叨"老了就像块冰疙瘩",去年冬天差点没扛过去,中医角度看,人过六十,阳气就像油灯里的油,越烧越少,肾阳虚的人最明显,整天打哆嗦,腰膝酸软得像泡在冷水里。

我走访过不少长寿村发现,那些红光满面的老寿星,冬天都离不开三样宝贝:火炕、姜汤、艾草泡脚,这可不是巧合,《黄帝内经》早写着"阳气者,若天与日",人活的就是口气儿,气足自然身暖。

藏在厨房里的暖身灵药 前阵子带老妈体检,老中医抓了一把桂圆红枣给她:"每天撕几颗泡水,喝三个月试试。"没想到真管用,现在我妈爬楼梯都不喘粗气了,其实对付畏寒不用名贵药材,菜市场就能找到宝贝:

  1. 生姜红糖水:切三片老姜煮五分钟,淋上勺红糖,晨起喝暖全天,特别适合雨天关节疼的长辈。
  2. 花椒水泡脚:抓把青花椒煮汁,四十度水温泡十五分钟,脚底像踩着云朵,睡醒浑身松快。
  3. 当归羊肉汤:半斤带皮带骨羊肉,加当归15克炖两小时,吃肉喝汤,比吃补品强十倍。

祖传小偏方治大问题 我姥爷当年总咳白痰,冬天不敢出门,后来老家亲戚给捎来个土方子:霜降后的橘子皮晒干,加两粒胡椒泡白酒,每晚抿一小口,坚持喝了两年,现在八十岁还能下地干活。

还有位陈奶奶更绝,把艾叶缝成枕头芯,天天枕着睡觉,她说这招是跟赤脚医生学的,专治夜尿多、肩膀冷,不过艾叶性烈,阴虚火旺的要少用,最好搭着麦冬一起。

用药如用兵,讲究君臣佐使 上个月陪刘教授去采药,他指着山沟里的草说:"你看这淫羊藿,可是治老年畏寒的大将。"老教授教了个懒人法:淫羊藿5克、枸杞10粒,开水闷泡当茶喝,注意别超量,否则晚上睡不着觉。

要是嫌麻烦,药店买的金匮肾气丸也成,但记住要饭前服用,配上山药粥效果翻倍,有位出租车师傅按这法子调理,现在跑夜班都不咳嗦了。

保暖误区坑了多少老人 很多子女觉得给爸妈买羽绒被、电热毯就是孝顺,其实大错特错!去年张大爷裹着三层被子睡,结果半夜胸闷送急诊,中医讲究"捂不如疏",关键要调动自身阳气。

建议给老人准备:

  • 薄款羊绒护腰(保护命门穴)
  • 纯棉袜套(比厚袜子吸汗)
  • 艾草坐垫(坐着就能驱寒)

动起来才是真养生 楼下赵爷爷七年前中风后总喊冷,自从跟着广场舞大妈练八段锦,现在面色红润得像关公,其实最简单的甩手功就行:站着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前后甩动,早晚各两百次,胜过吃人参。

提醒各位儿女:发现父母突然特别怕冷,千万别不当回事,我同学她爸去年开始手脚长疮,以为是冻疮,结果是糖尿病并发症,这种细节千万留意,及时查血糖血压。

写在最后:前两天看见小区长椅上,几位老姐姐人手一个养生壶,有的煮四宝茶,有的煨参须汤,忽然想起中医说的"春夏养阳",现在正是调理黄金期,转发本文给家里老人看看,说不定你爸正偷偷收藏养生帖子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