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小王啊,你这兔子又拉稀了?"李师傅叼着旱烟杆,眯着眼看我蹲在兔笼前手忙脚乱,我擦了擦额头的汗,看着笼子里蔫头耷脑的小兔子,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发病了。
三年前我开始养兔时,怎么也没想到会和中药结缘,那时我在县城边租了半亩地,满怀憧憬地买了二十只獭兔,结果不到两个月就死了大半,兽医站的药打了一茬又一茬,钱包越来越瘪,兔子却越来越瘦。
转机出现在那个雨天,隔壁村诊所退休的李中医来买青菜,看我愁眉苦脸地给兔子喂药,突然掏出个布包:"试试这个,蒲公英晒干碾碎,每天拌在饲料里。"我半信半疑地照做,没想到三天后兔子真的活蹦乱跳了。
(配图:晾晒中草药的竹匾与吃草的兔子)
这事在养兔户里传开后,常有人来问我"秘方",其实哪有什么秘方,不过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土法子,就像去年冬天流行呼吸道疾病,我按李师傅说的,把金银花、野菊花煮水灌服,配合大蒜捣碎拌料,硬是把死亡率控制在5%以内。
现在我家兔场角落常年备着几个铁皮桶,分别装着板蓝根、山楂片、麦芽,板蓝根预防感冒,山楂开胃促消化,麦芽治积食,这些药材都是赶集时从中药铺买的边角料,比兽药便宜多了。
(配图:装着中药材的饲料槽特写)
最让我惊喜的是母兔繁殖期,以前总为产后缺奶发愁,现在提前半个月喂当归黄芪水,小兔子出生后个个胖嘟嘟的,有次隔壁养殖场的老板偷偷学去,结果把量用大了,奶水多得小兔子都呛到,闹出不少笑话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病都能靠中药解决,上个月有只兔子腿瘸了,李师傅把脉后直摇头:"这是关节脱位,得找西医正骨。"后来我们配合着用艾叶熏蒸促进血液循环,果然恢复得比预期快。
这几年下来,我摸出些门道:春季防球虫用常山,夏季消暑加荷叶,秋季贴秋膘喂苍术,冬季保暖配桂枝,但最关键的还是"三分治七分养",通风、卫生、饲料搭配才是根本。
(配图:正在啃食艾草的兔子)
前几天有个大学生来学技术,举着手机要把这些"土方法"拍成短视频,我笑着说:"拍归拍,但记住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不同品种、年龄的兔子用量差很多。"就像当年李师傅叮嘱我的,这些老祖宗的智慧,既要传承更需科学。
现在每当看见兔场里活蹦乱跳的雪团似的兔子,总想起李师傅的话:"万物皆有灵,草木能治病。"或许这就是中药养兔的玄妙之处——不是药在治兔,而是人在读懂生命相处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