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果在成都中药材市场销路如何?火爆背后暗藏行业新变局

一归堂 2025-05-05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板,这桑葚干咋卖?""三斤桑果膏,打包!"走进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,此起彼伏的询价声里,暗紫色的桑果制品正悄然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摊位,这个曾经藏在深山里的"小众野果",如今在西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掀起了一股紫色风暴。

中药材市场里的"紫色经济"

在成都天府中药城的临街商铺,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乌压压的桑果,做了二十年药材批发的老张指着成筐的桑葚说:"以前这都是给中药店配货的边角料,现在倒成了抢手货。"说话间,三个戴着口罩的年轻姑娘抱着手机冲进店铺,对着镜头兴奋地展示手中的桑果膏:"家人们看!这就是古法熬制的..."

这种转变并非偶然,随着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正式将桑椹列为中药材,加上"药食同源"政策的东风,桑果突然从农家院的零嘴变成了正经药材,在荷花池市场西二区,原本卖枸杞的王老板去年腾出半个仓库改卖桑葚制品,"现在每天能走二十箱,都是发往火锅店、茶楼的。"

走红背后的三重推力

第一把火:养生潮催生"超级食物"
在文殊院附近的养生茶馆,35元一杯的"桑葚石斛饮"成了白领们的心头好,90后小陈边喝边刷手机:"小红书都说这是花青素炸弹,抗疲劳还能养头发。"中药材商户老李掰着手指头算账:"鲜桑果五块一斤,做成冻干能卖到八十,翻十六倍!"

第二把火:深加工解锁新玩法
在郫都区的加工厂里,新鲜桑果经过低温冻干、真空浓缩,摇身变成了便携装的"桑葚阿胶丸",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成都产的桑葚制品近半年搜索量暴涨300%,其中即食型产品占比超七成,就连火锅连锁店也开始推出"桑葚冰沙"解腻甜品。

第三把火:政策红利精准灌溉
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发布的《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规划》明确将桑葚列入重点扶持品种,在龙泉山脉的桑果园,无人机正在喷洒生物农药,果农老杨乐呵呵地说:"政府补贴建冷库,电商培训直接送到田间地头。"

热闹背后的隐忧

但这波"紫色行情"并非一片坦途,在天府中药城的物流港,装满桑果的冷链车正在等待装运,货车司机老周透露:"今年运费涨了两成,但货主还在拼命压价。"市场上的桑葚制品价格像坐过山车,前年还卖到80元/斤的冻干桑果,今年批发价已经跌破60元。

更让商家头疼的是"身份尴尬",虽然药典收录了桑椹,但保健食品的"蓝帽子"却迟迟批不下来,某知名药企研发部的小吴坦言:"我们申报的桑葚口服液卡在功效认证环节快一年了,现在只能打擦边球做普通食品。"

破局者的突围战

面对乱象,聪明人已经开始寻找新出路,在温江区的"桑产业创新中心",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桑果酵素生产线,负责人张博士指着显微镜下的发酵液说:"提取花青素做美妆原料,价格能翻十倍。"他们的试验田里,还种着专门培育的"药用桑"新品种。

而在线上战场,"桑葚自由"的口号正在年轻人中传播,抖音头部主播"川妹子说养生"上周直播带货时,五分钟就秒光了3000份桑葚膏方,她的秘诀是把传统膏方做成彩虹色小包装,配上"每天两颗,眼不疲劳"的顺口溜。

未来赛道的生死时速

站在天府中药城的观景台上,满载桑果的货车仍在川流不息,这个价值数十亿的市场正在经历阵痛:当新鲜感褪去,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,是继续扎堆在低端原料市场内卷,还是向精深加工和品牌化转型?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凌晨三点仍亮着灯的研发中心里。

毕竟,在这个"万物皆可卷"的时代,连颗桑果都要面临残酷的淘汰赛,但谁又能断言,下一个从成都走向全国的"爆款中药",不会诞生在这些黑黢黢的桑果筐里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