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去菜市场买菜,碰见老张头的闺女在摊位前挑红枣,她攥着塑料袋叹了口气:"我妈最近总说头晕,上楼都喘,医生说是贫血,可补铁药吃了半年也不见好......"这话让我想起隔壁单元王姐,四十出头就面色蜡黄,后来跟着老中医调理了大半年,现在天天在广场舞C位蹦跶得欢实着呢,今天就跟姐妹们唠唠,中年女人补血到底该咋补?
为啥中年女人特别容易"血亏"? 人过四十,身体就像用了十几年的智能手机——电池越来越不耐用,咱们这代人年轻时既要忙工作又要顾家庭,不少人还经历过生孩子大出血,月经量又时多时少,中医说"女子以血为本",长期耗血却不调养,就好比存钱罐有了裂缝还不补,能不"血虚"吗?
我表姐在街道办当会计,去年总说爬三楼就心慌,去医院查血红蛋白只有90g/L(正常值120-160),西医开了琥珀酸亚铁片,可她吃完胃疼得整宿睡不着,这才转投中医,老大夫把脉后直摇头:"舌苔淡白,脉细如丝,这是典型的气血两虚,光补铁可不够。"
中医眼里的"补血五大金刚"
-
阿胶:千年"补血圣品"的新吃法 别一听阿胶就想到腥臊的驴皮味,现在有即食阿胶糕、阿胶奶茶,我同事李姐每天早晨冲杯阿胶粉,三个月下来指甲上的月牙都长回来了,不过要避开劣质阿胶,某宝30块一斤的多半是牛皮冒充的,正宗东阿阿胶砸碎后断面是光亮的琥珀色。
-
当归:厨房里的"妇科圣药" 我们四川老家炖鸡汤必放当归,上周给婆婆送饭时发现她偷偷加在红糖水里,这味药材特别有意思,生当归活血,酒当归通络,炒当归止血,就像变形金刚能切换不同形态,更年期盗汗多的姐妹,可以试试当归配黄芪泡茶。
-
枸杞:保温杯里的养生担当 别小看这红彤彤的小果子,宁夏产的头茬枸杞含糖量比蜂蜜还高,我认识的瑜伽教练王老师,每天抓一把嚼着吃,现在素颜出门都被叫"冻龄姐姐",不过湿热体质的长痘期要少吃,好比手机充电宝满了就该拔掉。
-
桂圆:南方姑娘的"随身暖宝宝" 记得非典那年,我妈囤了十斤桂圆干,这玩意儿补心脾特别灵,我表妹产后奶水不足,喝米酒煮桂圆两周就追奶成功,但要提醒血糖高的姐妹,桂圆糖分高得像蜜饯,每天吃7颗就够了,不然小心补成"火龙果"体质。
-
桑葚:乡间路边的"天然造血库" 上个月回农村娘家,看见满树紫溜溜的桑果,这种不起眼的野果可是补血高手,晒干的桑葚泡酒能治失眠,鲜榨汁兑牛奶堪比燕窝羹,不过要挑饱满油亮的,发皱的可能是陈货,营养早流失了。
这些补血误区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■ 盲目吃阿胶糕:有个微商朋友天天刷屏卖阿胶糕,结果客户吃出便秘,原来里面加了大量核桃芝麻,阴虚火旺的人越吃火越大。 ■ 迷信进口铁剂:我表姐吃德国铁元片胃疼,换成中医开的党参当归炖乌鸡,两个月血红蛋白涨了30个点。 ■ 只吃红枣不管用:楼下刘姨每天揣着红枣当零食,结果查出糖尿病,单吃红枣升糖快,要搭配莲子百合才温和。
老中医私藏的补血食方 【五红汤升级版】 材料:红皮花生20粒、枸杞15粒、去核红枣5颗、红豆1把、红糖1小块 做法:所有食材冷水下锅,高压锅压30分钟,每周喝三次,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姐妹。
【当归生姜羊肉汤】 羊腿肉切块焯水,加当归15克、生姜5片、黄酒半碗,小火慢炖2小时,这汤能暖到脚底板,但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。
【桑葚膏自制法】 新鲜桑葚5斤洗净熬汁,加冰糖收膏,每天早晚一勺,比药店买的果酱式膏方干净多了。
补血期间要改掉的坏习惯
- 熬夜追剧:肝胆得不到休息,就像工厂连夜加班却不给工人发夜宵
- 节食减肥:饿瘦10斤不如吃对一顿,玉米红薯代替主食照样能补血
- 情绪内耗:生闷气比失血还伤身,学学广场舞大妈们的豁达心态
特别注意这些危险信号 如果出现头晕伴随天旋地转、蹲下后站立眼前发黑超过30秒、莫名浑身淤青,赶紧去医院查血常规,去年我们单位组织体检,财务部刘姐的血色素低到60g/L,直接住院输血了。
最后唠叨一句:补血不是吃仙丹,贵在坚持,我邻居王姐每天雷打不动7点喝粥,半年时间从"黄脸婆"变回"红苹果",姐妹们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,不如好好吃饭,规律作息,毕竟健康才是女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