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走在乡间小路旁,总能看到些缠着篱笆往上爬的绿藤藤,老一辈都说这叫拉拉秧,谁能想到这种被当杂草的玩意儿,竟是本草纲目里记着的中草药?"王婶一边薅着院门口的野草,一边跟我念叨着,这个在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植物,最近因为邻居家小孩湿疹被治好的事,倒让我认真查起了它的来历。
藏在田野里的中药宝藏 拉拉秧学名叫葎草,老家人都喊它"勒人草",这货可真是个霸道的主儿——细长的茎蔓上长满倒刺,稍不留神就扎得人手疼,可就这么个让人头疼的野草,在中医眼里却是味不可多得的良药。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:"葎草,甘苦寒,无毒,主五淋,利小便,止水痢,疗疟疾。"没想到吧?这浑身带刺的家伙居然能治病!
老祖宗留下的妙用偏方 村里八十岁的刘大夫常说:"别小看这些野草,关键时刻能救急。"前阵子隔壁小娃被蚊子咬得满腿红包,他采了一把新鲜拉拉秧,捣出汁水敷上,两天就消了肿,据他说这招对付荨麻疹也管用,把晒干的藤煮水擦洗,止痒效果比花露水还好。
从田间到药房的蜕变 别看现在药店里难见拉拉秧的影子,在缺医少药的年代,它可是农家必备的"万能药",春天摘嫩芽焯水凉拌能败火,夏天煮汤喝利尿消肿,秋天收集种子泡酒治关节痛,最绝的是治拉肚子,新鲜的藤蔓熬水加点红糖,喝下去立马见效,不过现在年轻人怕是尝不出这带着淡淡苦涩的"童年味道"了。
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 前几年市中医院的研究员专门做过实验,发现拉拉秧含有葎草酮、黄酮类等活性成分,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,这解释了为啥农村用它外敷伤口不容易感染,更有意思的是,日本学者从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,已经用在护肤品里了,倒是应了那句"越是天然的越珍贵"。
使用时的讲究可不少 虽说是好东西,但用起来也有门道,鲜用要选叶尖没发黄的嫩苗,晒干得趁晴天九蒸九晒才地道,孕妇千万不能碰,体质虚寒的人也要慎用,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咨询中医师,毕竟《中药大辞典》里写着它"过量易伤脾胃"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城市人的野草情结 现在城里人流行阳台种菜,却很少有人知道拉拉秧也能盆栽,去年我把几株移栽到花盆里,没想到真活了,看着这绿油油的藤蔓缠绕着栏杆往上爬,倒想起小时候在田埂奔跑的日子,只是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,还能不能认出这种带着乡愁的植物?
科技时代的新机遇 最近听说有生物公司正在研发拉拉秧提取物的抑菌凝胶,要是真能量产,说不定以后被蚊子咬了涂点"天然拉拉秧膏"就成了新时尚,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王婶的土方法——随手扯两片叶子搓出汁,这才是刻在骨子里的民间智慧。
最后的温馨提示 各位千万别自行采摘路边的拉拉秧,现在农药化肥用得多,还是去正规药店购买炮制过的药材比较安全,要是在野外遇到,倒是可以拍张照片留作纪念,毕竟这种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野草,正随着城市化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呢。
(注:本文所述药理作用均引自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草药大典》等专业典籍,具体用药请遵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