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小区里王奶奶的哮喘又犯了,看着她捂着胸口不停咳嗽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老家偶遇的一位老中医,当时他正给邻村张大爷调哮喘方子,几味草药配着陶罐熬煮,淡淡的药香飘得整个院子都是。"这方子可是祖上传下来的"老中医边捣药边说,"急发作时能救命,日常调理更能断根"。
其实这些年接触过不少哮喘患者,发现大家对中药的态度挺有意思,有人把西药当救心丸随身携带,却把中药当成可有可无的辅助;也有人吃几个月中药觉得没效果就放弃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过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认证的有效中药,看看到底该怎么用才能真见效。
【第一味:麻黄——哮喘急救的"速效救心丸"】 上次去省中医院跟诊,正赶上急诊科送来个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,主治医师开的方子里首药就是蜜炙麻黄,看着护士现刮的金黄粉末冲服,不到半小时病人就缓过来了,老大夫说麻黄里的麻黄碱能直接扩张支气管,就像给憋住的肺开个应急通道,不过要提醒的是,生麻黄发汗峻猛,现在正规药店卖的都是蜜炙过的,既缓和了药性又保留了疗效。
【第二味:苦杏仁——润肺定喘的千年老字号】 记得去年陪闺蜜去抓治咳嗽的中药,每方必有苦杏仁,中药房的大姐教我个小窍门:杏仁要买带苦味的北杏,碾碎后温水浸泡半小时再煎,既能祛除表面毒素,又能激发有效成分,现代研究显示,杏仁里的苦杏仁苷能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,配合陈皮、茯苓做成膏方,特别适合秋冬季节预防哮喘发作。
【第三味:甘草——调和诸药的隐形冠军】 千万别小看这味"和事佬",我表叔常年咳嗽就是在方子里加了甘草才见好,国医大师朱良春有个经典配伍:麻黄6克配甘草9克,一散一收正好平衡药性,现在药店还有提炼好的甘草口服液,急性发作时含一口慢慢咽,比喷激素舒服多了,不过湿气重的人要少吃,免得滞腻生痰。
【第四味:苏子——下气平喘的种子选手】 前阵子社区义诊,老中医给街坊开的三子养亲汤里就有苏子,这种紫苏的种子特别有趣,炒熟后会冒出带着清香的油珠,我记得很清楚,隔壁陈姨每天用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各10克泡茶,坚持喝了两个月,爬楼梯都不喘了,需要注意的是,苏子一定要捣碎煎煮,否则有效成分出不来。
【第五味:白果——收敛肺气的天然卫士】 上个月带老妈复查过敏性哮喘,教授在西药基础上加了白果,这种银杏的果子处理起来讲究,要先用开水烫掉外层白膜,再小火煨透,我们家常把它和猪肺煲汤,每周一次,最新研究说白果中的银杏酸能稳定肥大细胞,减少过敏介质释放,难怪吃了三个月,老妈的吸入剂用量减半了。
说了这么多对症的药材,其实最关键还在于怎么搭配,我采访过省中医院的呼吸科主任,他给了几个实用建议:急性发作期要用射干麻黄汤这类"突击队",症状控制后换成玉屏风散加西洋参固本,进入缓解期就要用膏方慢调,另外中药材质量很重要,像麻黄要选内蒙古产的"青麻黄",杏仁以河北涞源的苦杏仁为佳,这些地道药材的效果确实不一样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哮喘,分寒哮、热哮、虚哮不同类型,用药方向完全不一样,就像楼下刘叔把治热咳的鱼腥草当茶喝,结果寒哮更严重了,建议大家找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把脉开方,自己别瞎琢磨,毕竟咱们治病求稳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