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种蒿子是中药?这几种蒿可别搞混了!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路边长的野蒿子能当中药吗?""艾草和蒿子是不是一回事?"今天咱们就来盘盘清楚,中医眼里的"蒿子"到底都有哪些讲究,别看都是蒿,有的能治病,有的却吃错要人命!(温馨提示:文末附超实用鉴别图鉴)

艾草:端午门神的真身

要说最出名的"蒿",艾草必须排第一,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,其实是古人防疫的智慧,这味道冲天的"杂草"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,《本草纲目》里李时珍都说它"温中止血,暖子宫"。

老中医都知道,三年以上的陈艾才是好药材,新鲜艾叶揉碎敷关节能驱寒,晒干捣碎做成艾条灸穴位,连宫寒痛经都要用它,不过可别乱摘!真正入药的是菊科艾属的艾蒿(Artemisia argyi),跟野菜里的野蒿可不是亲戚。

青蒿:屠呦呦手里的救命仙草

2015年诺奖让青蒿素名震天下,但很多人不知道青蒿素是从黄花蒿(Artemisia annua)里提取的,这种蒿子全身是宝:嫩芽能凉拌清热,全草熬水治疟疾,叶子晒干还能做驱蚊香囊。

记住关键特征:青蒿植株比较"苗条",叶子像羽毛裂成细条,揉碎有浓烈香气,不过现在野生青蒿越来越少,药店买的多是人工种植的,效果差点意思。

茵陈蒿:春季限定护肝高手

"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六月当柴烧"这句顺口溜道尽玄机,刚冒芽的茵陈蒿(Artemisia capillaris)能清肝利胆,拖到开花就是普通野草,老中医开方子都会特意注明"茵陈要用春季嫩苗"。

北方农村常拿它煮大碴粥,苦得直皱眉却特别败火,但注意!成熟后的茵陈蒿含有茵陈二烯酮,过量食用可能伤肝,千万别自己乱采。

牡蒿:野菜界的隐藏高手

清明前后,江南地区会采牡蒿(Artemisia japonica)做青团,这种蒿子自带特殊香气,和糯米粉混着能盖住草酸涩味,不过它还有个别名要警惕——"齐头蒿",有些地方用来治刀伤,但未经处理直接捣烂敷伤口可能过敏。

这些"假蒿"千万别碰!

  1. 猪毛蒿:种子带绒毛像猪毛,含挥发油过量有毒
  2. 蒌蒿:长得像芦苇的高大品种,纤维粗无法入药
  3. 臭蒿:气味刺鼻的变异种,误食可能中毒

终极鉴别指南(干货收藏)

特征 艾草 青蒿 茵陈蒿 牡蒿
最佳采收期 端午前后 花蕾期 清明前 清明前后
叶片形态 羽状分裂 细裂如丝 绵软如绒毛 阔卵形
气味 清香带涩 浓烈樟脑味 淡雅清香 特殊草香
常见伪品 野艾 小花蒿 猪毛蒿 蒌蒿

最后提醒:城市公园绿化带的"观赏蒿"多经过药剂处理,山区野菜要避开污染水源周边,真想用蒿子调理身体,建议去正规药店买炮制过的饮片,别拿健康开玩笑!下回看见路边蒿子,先掏出手机对照着看,说不定随手拍的照片就能帮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