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养胃有哪几种药材?这5种常见中药帮你护胃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朋友说"十人九胃",现代人饮食不规律、压力大,胃病成了家常便饭,每次胃疼起来抓心挠肝时,很多人选择硬扛或者吃西药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,藏着不少养胃妙方,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5种调理脾胃的"黄金药材",都是中医师常开的养胃良方,关键还特别接地气!

茯苓——健脾祛湿的"厨房管家" 走在中药材市场,最常见就是灰白色块状的茯苓,这个看着像土豆干的家伙,可是调理脾胃的万金油,老中医常说"脾虚生湿",现在人爱吃冷饮、熬夜加班,体内湿气重得像梅雨天,茯苓就像个勤快的管家,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利出去。

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总说早上起来舌头像裹了层毛毯,我给她推荐了四神汤(茯苓+山药+莲子+芡实),才喝了一周,她就兴冲冲跑来说我救了她的老胃病,其实茯苓煮粥最好吸收,每周喝三次,对那种吃饱就胀气的"玻璃胃"特别管用。

白术——脾胃虚弱者的"能量充电宝" 要说补脾益气,白术绝对是中药界的劳模,这种带着淡淡香气的药材,特别适合那些吃不下饭、总觉得累的虚寒体质,我同事小李就是个典型例子,1米8的大个子瘦得像个竹竿,整天抱着保温杯喝白术茶。

有次我们去吃火锅,看他从包里掏出个小罐子,说是妈妈给他配的白术红枣茶,没想到这小子表面高冷,私下倒是养生达人,不过白术性温,容易上火的体质要慎用,最好搭着陈皮一起泡水喝。

砂仁——化解积食的"肠胃消化酶" 每次过年回老家,总能看到家家户户炖肉时放几颗红棕色的小果子,这就是砂仁,它特有的芳香气味能唤醒沉睡的脾胃,特别适合吃完大餐后腹胀打嗝的情况,记得小时候贪嘴吃多了,奶奶就会煮碗砂仁鲫鱼汤,喝下去整个人都舒坦了。

现在年轻人喜欢奶茶配炸鸡,积食问题特别多,建议备点砂仁粉,饭后用温水冲服3克,比健胃消食片还管用,不过孕妇要避开这个,它活血的功效可能会引起不适。

黄芪——修复胃黏膜的"天然创可贴" 在中药房看见那些金黄的切片,别以为是普通的补药,黄芪最擅长的就是给受损的胃壁"打补丁",特别是那些经常喝酒应酬的商务人士,我们公司张总以前喝酒喝到胃出血,现在每天保温杯里泡着黄芪枸杞,愣是把红酒脸喝成了健康肌。

不过黄芪虽好,可不能盲目进补,建议搭配当归一起煮汤,气血双补效果翻倍,但如果是急性胃炎发作期,暂时停用黄芪,这时候更需要清热类的药材。

甘草——调和诸药的"和平使者" 说到养胃中药,怎么能少得了甜丝丝的甘草?它就像中药里的交际花,既能缓和其他药材的烈性,又能单独安抚胃部痉挛,我表姐怀孕时孕吐严重,老中医就开了道甘草生姜茶,说是能保护胃黏膜又不伤胎气。

不过别被它的甜味骗了,甘草过量会浮肿,每天泡水用3-5克刚好,要是感觉舌头发麻、小便变少,就要马上停用,糖尿病患者更要谨慎,毕竟甘草含糖量不低。

这些中药虽然温和,但可不是万金油,胃溃疡患者别想着单靠喝茶喝粥就能痊愈,一定要配合胃镜检查,还有那些闻到中药味就皱眉的朋友,不妨试试把这些药材做成药膳:茯苓包子、黄芪炖鸡、砂仁炒腰果,既饱口福又养胃气,记住了吗?养胃不是吃药比赛,关键是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,这才是最便宜的养胃秘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