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方的山林间,总有些名字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道具的草药,七叶一枝花""九牛造",还有今天要说的过岗龙,这名字听着像能"过岗"的猛兽,实则是一味祛风除湿的民间良药,老辈人常说"筋骨疼,找过岗龙",但真要深究它的故事,还得从山野传说讲到现代科学。
山野里的"爬藤将军"
过岗龙的学名叫肖菝葜(拉丁名:Heterosmilax japonica),但老百姓更爱叫它"过江龙""穿山龙",这名字源于它强悍的生长方式——藤茎能像蛇一样攀岩走壁,连山涧石缝都能钻过去,在广东、广西的山区,采药人见到这种藤蔓,总会多绕几圈仔细寻找:它的根茎入药能治风湿骨痛,藤皮晒干能当绳索,连叶子捣烂都能消肿止痛。
我老家有位采药阿伯,每逢雨季就背着竹篓进山,他说找过岗龙要认准"三梗三叶"的特征:藤条上每隔三片叶子就有个分叉,像极了蛟龙的爪子,最神奇的是这藤条砍断后会流出乳白色汁液,涂在蚊虫叮咬处立刻止痒,活脱脱天然"止痒膏"。
祛风除湿的"骨头痛杀手"
在中医眼里,过岗龙可是对付"老寒腿""玻璃腰"的利器,它性温味苦,归肝、脾经,专克风湿痹痛,村里人治腰痛有个土方子:取鲜藤30克剁碎,加高度酒炒热,趁烫敷在疼痛处,再用纱布缠紧,我亲眼见过隔壁王叔用这法子治腰椎突出,敷完第三天就能下地插秧。
不过要真想见效,还得讲究配伍,老中医常把它和威灵仙、五加皮组方,好比给关节做"深度保养",有次我妈肩周炎发作,抓了副含过岗龙的药包煎汤熏洗,蒸汽里带着股淡淡的樟脑香,连熏三天,原本抬不起来的胳膊竟能慢慢梳头了。
这些禁忌千万别犯
别看过岗龙威风,用错了反而伤身,最要紧的是孕妇绝对不能碰,它活血通经的本事太强,当年村头张婶就是不懂忌口,喝了几碗药汤导致见红,另外体质燥热的人要慎用,有个小伙子上火长痘还喝过岗龙泡酒,结果嘴角起泡溃烂了半个月。
还有个冷知识:这药不能和柿子同吃,去年镇上诊所接了个腹泻病人,追根溯源竟是喝了过岗龙药膳后吃了涩柿子,两者在胃里搞出块"结石",吓得医生连夜催吐。
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
本以为过岗龙只是老一辈的"土方圣手",没想到现代医学也给它正名,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,它的提取物能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因子,效果堪比某些西药,更绝的是,科研团队从藤茎里分离出特殊多糖,对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,这可比钙片聪明多了——既能补骨又能抗炎。
现在城里人流行用它煮养生汤,我试过加排骨炖汤,出锅时飘着淡黄色油花,喝一口先是甘甜,后劲带着草木清香,不过别贪喝,每周最多两次,毕竟它是药不是菜。
教你分辨真假过岗龙
市场上掺假的药材比真货还多,记住这三个鉴别窍门:
- 看断面:真品藤茎掰开有银白色胶丝,假的通常发灰;
- 尝味道:真过岗龙嚼着先苦后麻,劣质品只有死涩;
- 试弹性:新鲜藤条能弯成圆圈不折断,老化的一折就裂。
前年我在药材市场就见过染色的"假过岗龙",卖家用黄栀子水泡藤,外表金黄诱人,内里全是霉斑,后来还是靠闻气味识破——真货有股混合薄荷与艾草的独特香气。
日常妙用小锦囊
- 上班族护腰:10克过岗龙+5颗红枣泡茶,连喝一周缓解久坐酸痛;
- 雨天急救:藤片磨粉撒在胶布上,贴在膝盖防风湿;
- 老人泡脚:50克藤茎煮水兑温水,泡15分钟驱寒气;
- 运动损伤:鲜叶捣烂加白酒,热敷崴脚处消肿快。
上个月邻居装修闪了腰,我给他配了过岗龙药酒,用玻璃瓶装50度高粱酒,扔进80克切片藤茎,密封泡足一个月,每天早晚喝一小盅,才两周他就能弯腰系鞋带了,不过千万提醒:高血压患者禁酒擦外用!
那些年流传的江湖传说
最玄乎的是"过岗龙过三关"说法:新鲜藤茎要经过泡醋、暴晒、蒸煮三道工序才能入药,我们村还流传着个故事:早年有货郎挑着过岗龙进山换山货,遇到暴雨被困岩洞,他嚼藤茎充饥,不仅没饿死,反而治好了多年的风湿腿,虽然真实性存疑,但这味药的生命力倒是可见一斑。
如今野生过岗龙越来越稀罕,好在云南、江西已有种植基地,上次去药材市场看见人工培育的藤茎,虽然没野生的虬劲,但该有的药效倒丝毫不差,只是想起小时候跟着阿伯采药的日子,山风裹着草药香扑面而来,那样的画面怕是再难见到了。
温馨提示:文中疗法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孕妇、儿童及体虚者慎用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