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药乡亳州,一碗汤药里的百亿产业密码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板,当归头给我称两斤!"清晨六点的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,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着药香飘出老远,你能看到穿布鞋的老药工蹲在摊位前捻须识药,也能遇见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主播对着镜头讲解黄芪功效,这座把"中华药都"四个字刻进DNA的城市,正用两千年的文化积淀煮着一锅新时代的产业浓汤。

药香里的千年基因 走在亳州老街青石板路上,随便推开扇雕花木门,都可能撞见百年药铺里晾晒的药材,华佗故里的百姓至今保持着"门前三把草,感冒不用跑"的习俗,房前屋后种着薄荷、紫苏再寻常不过,当地老人常说:"咱这儿的娃子打娘胎里就泡在药罐子里。"

这种浸润骨髓的药文化,在康美中药城得到最鲜活的呈现,每天凌晨三点,载满药材的三轮车就在市场门口排起长龙,来自玉林的陈老板在这里做了二十年八角生意,他摸着泛黄的账本感慨:"全国哪的药商不知道,要寻好药,就得来亳州。"

产业链上的变形记 别以为亳州人只会守着祖传药匣子,在现代产业园里,全自动煎药机正咕嘟咕嘟熬煮着智能配方,物联网大屏上跳动着全球药材期货数据,源和堂的生产车间里,古法蜜炼的膏药遇上了无菌灌装技术,传统药膳配方被制成即食阿胶糕,老字号们纷纷玩起跨界联名。

更妙的是"药+文旅"的新玩法,游客在芍花盛开的田间直播采挖,还能亲手制作个性化香囊,9后药商李薇的直播间里,古法炮制技艺成了流量密码,"家人们看这个九蒸九晒的熟地黄,这可是咱们老师傅的拿手绝活!"

数字时代的药香新篇 当其他产地还在靠经验判断药材成色时,亳州人已经用上了AI质检系统,无人机掠过万亩芍药田,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酸碱度;区块链溯源平台让每株药材都有"数字身份证",今年药博会上,跨境电商区的外国采购商比往年多了三成,韩国客商金先生竖起大拇指:"这里不仅能买原料,还能定制韩方汉药配方。"

不过老亳州人最骄傲的,还是每年冬至那场万人参与的熬膏大会,铜锅铁铲吱呀作响,蒸汽氤氲中飘来艾草清香,这场面让人恍惚穿越千年,正如当地药企老板张总所说:"传统不是包袱,是能让产业飞得更远的翅膀。"

如今的亳州,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,产业链带动30万老乡吃上"中药饭"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天猫双十一,从扁鹊故里到RCEP成员国,这座把"药"字写成名片的城市,正在续写着"中国药都"的新时代传奇,就像那口传承百年的铜锅,既能熬出祛病良方,也炖得旺产业兴城的滚烫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