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!今天食堂的骨头汤又没油花,清汤寡水的..."上周回家听儿子抱怨学校食堂,我突然想起去年邻居王姐跟我说的事,她家双胞胎女儿坚持喝中药骨汤两年,不仅个子窜到165,连常年不好的脾胃都养过来了,当时我还没当回事,直到上个月带儿子体检,医生说他缺钙严重,这才翻出奶奶留下的老方子。
要说这中药骨汤,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"液体钙片",普通骨头汤顶多算个心理安慰,加把当归就像吃钙片配维生素D,吸收率能翻几倍,我试了三个月,儿子喝汤时连骨髓都吸得干干净净,上周量身高居然偷偷冒了2厘米!
【祖传配方大公开】 主料:土鸡骨架1副(别用饲料鸡!)、猪筒骨2斤 药包:熟地15克、当归8克、党参10克、炒白术9克、茯苓12克、炙甘草6克、红枣5颗(去核) 辅料:生姜5片、枸杞10克、料酒2勺
重点来了!很多人以为中药直接煮就行,大错特错,这些药材要先用白酒浸泡15分钟,就像醒酒一样激发药性,我婆婆当年在药铺学徒,教了我个诀窍:当归要选甘肃产的,切片后用手捏着闻,香气直冲脑门的才是好货。
【吊汤有讲究】
- 骨头处理:先用冷水泡3小时,期间换水3次,把血水拔干净,焯水时加葱姜和1勺醋,浮沫要撇到像宣纸一样薄才算干净
- 药材下锅:冷水下药材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10分钟,这时候满屋子都是药香混着肉香
- 合二为一:把熬好的药汁过滤到骨头汤里,加姜片、料酒,小火慢炖3小时,最后40分钟才能放枸杞,不然会变酸
上周五炖汤时,我发现个神奇现象,平时儿子喝两口就嫌腻,这次居然主动添了两碗,他说汤里有股"淡淡的回甘",其实就是当归和熟地的天然甜味,当晚他破天荒9点就困得睁不开眼,第二天起床还说"浑身轻松"。
【喝汤时间表】 ▶ 春季版:加荠菜、山药,护肝明目 ▶ 夏季版:放荷叶、麦冬,清热解暑 ▶ 秋季版:加杏仁、川贝,润肺止咳 ▶ 冬季版:添肉桂、核桃,补肾御寒
特别提醒:感冒发烧时千万别喝!有个宝妈群的姐妹不信邪,结果孩子半夜发烧到39度,这汤虽好,但湿热体质的人要少喝,就像人参虽补但不能天天吃一样。
现在我家每周必炖两次,连挑食的老公都养成了习惯,上次家庭聚会,小叔子家孩子喝了三大碗,当晚就微信追问配方,其实关键不在药材多贵,而是慢工出细活,就像熬中药要"文火慢煎",养身子也得细水长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