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福饮中药,秋冬养生必备,这杯茶让你暖到心窝里!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一凉,朋友圈里晒养生茶的越来越多了,什么枸杞配菊花、红枣搭姜片,看得人眼花缭乱,但要说真正能"润物细无声"的养生法,还得数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五福饮,别误会,这可不是超市货架上那些添加剂泡出来的饮料,而是实打实的中药配方升级版!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养生密码。

五福饮到底是"何方神圣"?

第一次听说五福饮是在老家奶奶的药罐子里,当时只觉得黑乎乎一坨看着像苦药汤,后来才知道,这名字大有讲究——"五福"对应着五种中药材,分别是茯苓、炒白术、炙甘草、陈皮、生姜,光听名字是不是比"四物汤""八珍糕"接地气多了?这些药材凑在一起就像个全能战队:茯苓负责祛湿,白术健脾,甘草调和,陈皮理气,生姜驱寒,组合起来就是给身体做全套SPA。

我专门找中医世家的表哥打听过,他说这方子最早是给宫里娘娘们调理体质用的,你想想,古代妃嫔天天穿旗袍(划掉)古装,露胳膊露脖子的,全靠这种温补又不燥的方子养着,现在咱们坐办公室吹空调,手脚冰凉还容易累,简直就是五福饮的现代目标人群。

每天喝一杯,身体悄悄变好

去年冬天我连着加班三个月,整个人虚得像被抽了魂,同事看我脸色蜡黄,甩给我一个保温杯,里面泡着的就是五福饮,刚开始喝觉得像刷锅水,但坚持一周后居然上瘾了!最明显的变化是早上起床喉咙不干了,爬楼梯不喘了,连例假前必来的痛经都减轻了。

后来我查资料才发现,这五个宝贝各显神通:

  • 茯苓像个除湿机,把体内多余的湿气抽干
  • 白术是脾胃的幼儿园老师,教肠胃好好吃饭
  • 甘草就是个和事佬,让所有药材和谐共处
  • 陈皮专治各种不服,把堵着的气疏通开
  • 生姜自带发热功能,手脚冰凉喝了直冒汗

特别适合咱们这种:

  • 久坐腰粗的上班族
  • 熬夜追剧的学生党
  • 姨妈期痛到打滚的姐妹
  • 吃火锅必拉肚子的肠胃脆弱星人

厨房小白也能搞定的神仙配方

别以为中药就得煎药壶伺候,五福饮的做法简单到离谱:

  1. 去药店抓齐五味药材(某宝也有配好的现成包)
  2. 每样抓一小把,大概茶叶罐两勺的量
  3. 扔进保温杯用开水焖泡(懒人福音!)
  4. 嫌味道冲的可以加两颗红枣或者冰糖

亲测最有效的喝法是:

  • 早上空腹喝唤醒代谢
  • 下午三点喝赶跑瞌睡虫
  • 大餐后喝刮油解腻

我闺蜜更绝,直接拿五福饮当火锅汤底,她说这样吃麻辣锅再也不怕上火,不过孕妇、发烧友、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慎用,毕竟姜皮性热,喝错了可能火上浇油。

小心!这些坑千万别踩

别看五福饮温和,乱喝也可能翻车,我朋友小王就中过招:她看网上说能减肥,直接把剂量翻倍喝,结果晚上失眠还心慌,记住咱们是养生不是治病,一天一杯刚刚好。

还有人喜欢玩混搭,比如加人参、藏红花,这就像在火锅里倒可乐,搞不好会食物中毒,最稳妥的是原方不动喝两周,让身体适应了再考虑创新。

保存药材也有门道,别学我上次把整包塞冰箱,结果陈皮受潮发霉,正确操作是装进密封罐,放阴凉处,每隔一个月检查有没有长虫。

古人智慧PK现代科技

现在市面上养生产品五花八门,但很多都是概念炒作,某网红茶号称含十几种草本,结果配料表第一位是香精,反观五福饮这种千年古方,经过无数代人验证,才是真正的"时间的朋友"。

我做过对比实验:左边杯子泡五福饮,右边泡某品牌养生茶,三天后五福饮只是颜色变深,而商业茶包已经浑浊飘毛,这不是说现代工艺不好,但老方子的纯粹确实让人安心。

当然不是说让大家排斥新事物,反而可以试试把五福饮升级,比如加玫瑰美容,配荷叶消脂,但一定要记住主次分明,别让辅料抢了主角戏份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奶奶的话:"身子骨要慢慢养,急不得。"五福饮就是这样的存在,它不像西药立竿见影,却能在日积月累中改变体质,这个秋天不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:每天喝够八杯水,其中至少有一杯是带着祖辈智慧的五福饮,说不定等到数九寒天,你会发现往年这时候总咳嗽的自己,今年居然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