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身边朋友都在讨论中药调理,但一提到抓药就头大,有人吐槽药店抓回来的药效果不明显,有人怀疑药材被"动手脚",还有人连药方都看不懂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抓药的门道,从审方到煎煮全流程拆解,看完这篇你也能变身抓药明白人。
抓药前必看的3个关键点
-
认准"三证齐全"的正规药店 别以为挂着"XX堂"的招牌就是靠谱,重点看墙上有没有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《GSP认证》和《执业药师注册证》,老张上次在旅游区抓药,回来发现药房连基本的温湿度记录都没有,这种地方趁早绕道走。
-
学会看"良心药方" 好中医开方会标注药材等级,川芎要刨片不要碎末""茯苓选白块不要红筋",遇到全是简写的药方要警惕,有些不良商家专挑便宜的替代品,当归变"土当归",党参变"潞党",效果差之千里。
-
自带"抓药三件套" 建议随身带电子秤(精度到克)、放大镜和小本子,某次陪邻居抓药,7副药里有4次称量误差超5克,用放大镜一看,三七里还掺着树皮屑,记下每味药的实际重量,回家复称最保险。
老药师不会说的行业秘密
-
"毒药材"暗藏风险 上周亲眼看见抓药员把生附子和甘草混装,这两种药必须单独包、分开煎,更吓人的是有些药店用朱砂拌抽屉,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,含川乌、草乌、马钱子等毒性药材,必须要求单独包装。
-
当心"美容药材"陷阱 硫磺熏过的枸杞颜色鲜亮,染色的红花泡水会变浑浊,教大家个土方法:抓一把药材揉搓,天然货会有植物清香,化学处理过的会刺鼻子,去年帮亲戚验药,看着像上等人参,搓热后竟冒出酸味。
-
特殊药材要"特殊对待" 像车前子这种含黏液质的药材,必须包煎布;旋覆花要包纱布防绒毛;阿胶应该单独烊化,见过最离谱的是把龟板直接砸碎煎煮,结果有效成分全浪费了。
代煎服务里的猫腻 现在药店都推代煎服务,但亲眼见过把十几副药混在一起熬,正确操作应该是每副药单独煎煮,真空包装后冷藏不超过7天,特别提醒:治感冒的药最好自己煎,代煎耽误时间会影响药效。
居家存药的正确姿势 抓回的中药别随便塞抽屉,虫草、燕窝要放密封罐;矿物类药材(如龙骨、牡蛎)必须防潮;含挥发油的(薄荷、藿香)要阴凉处存放,去年存的陈皮忘了晒,结果长霉斑点,只能心疼扔掉。
煎药神器不如传统法 别迷信自动煎药壶,砂锅才是王道,第一次煎叫"头煎",二次叫"二煎",两次药液混合效果最好,遇见需要先煎的矿石类(如石膏),得小火炖半小时;后下的薄荷类,水开后煮3分钟就够了。
最后说个真实案例:同事月经不调抓了7副药,前三次在A药店没效果,换B药店后症状缓解,后来发现两家药店用的香附品种不同,A店用的是劣质毛香附,B店是经过醋炙的优质品,所以说抓药真是技术活,建议大家固定靠谱的药房,建立自己的"中药病历档案"。
记住这口诀:"看资质、盯炮制、核分量、问存法",掌握这些技巧,抓药再也不怕被坑,毕竟吃进嘴里的东西,多一分细心就多十分安心,下次抓药前,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老中医看看,说不定还能学两招辨药绝活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