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宝库里,带"山"字的药材可都是隐藏的实力派,这些生长在深山里的宝贝,有的能当食材煲汤,有的能入药治病,还有的藏着美容养颜的秘密,今天我就带大家挖一挖这些"山"字号中药的神奇之处。
【药食同源的"山"味担当——山药】 要说最亲民的山系中药,当属超市里随时能买到的山药,这个白白胖胖的家伙可是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"上品",既能补脾养胃,又能生津益肺,老中医常说"脾虚就吃铁棍薯",说的就是它,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最是地道,煮粥时放几段,绵密的口感带着自然的清甜,不过要提醒一句,山药皮上的毛茸茸容易过敏,削皮时记得戴手套。
【消食化积的"山"寨英雄——山楂】 冰糖葫芦的主角山楂,可是消食化积的高手,大鱼大肉吃多了,煮碗山楂苹果水,酸酸甜甜特别开胃,北京同仁堂的老药工透露,炒过的山楂片消食效果翻倍,但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,现在市面上的山楂丸、山楂卷,其实原理和古法炮制的山楂炭差不多,都是取其行气散瘀的功效。
【补肝肾的"山"珍之宝——山茱萸】 这个名字听着像水果的中药,其实是山茱萸科植物的果实,熟透的山茱萸红得像玛瑙,古人称它"蜀椒",李时珍说它能"固精秘气",现在药店里卖的山萸肉,多是经过九蒸九晒的道地药材,配上枸杞子泡酒,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的上班族,不过要注意,湿热体质的人吃了容易上火。
【藏在深山的其他"山"系良药】 除了这三兄弟,中药里带"山"字的可不少:山慈菇能清热解毒,对付毒蛇咬伤有奇效;山柰又叫沙姜,是卤味香料也是温中化湿的药材;山豆根虽然苦得吓人,却是治疗咽喉肿痛的猛将;就连山莨菪这种有毒植物,提取出的樟柳碱还能做成救心丸,这些深山里的宝贝,个个都有独门绝技。
【日常巧用"山"系中药】 我家厨房就常备着几种山系药材:春天用山栀子泡茶清热,夏天煮山麦冬汤解暑,秋天炖山杏仁猪肺汤润燥,冬天煨山茱萸羊肉汤补肾,这些药材大多性质平和,只要不过量食用,比保健品靠谱多了,不过像川乌、草乌这类带"山"字的有毒药材,千万要听医生指导才能用。
这些生长在青山绿水间的中药,就像大自然给我们的健康密码,它们不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,但慢慢调理的效果却能深入根本,下次去中药铺抓药,不妨多留意这些带"山"字的宝贝,说不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妙方,毕竟老话说得好:"山中药草会说话,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