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"年纪大了该补补了",可市面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门,到底啥才是真能延年益寿的好东西?其实老祖宗早就把养生智慧刻在中药房里了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藏在药柜里的时光密码,教你用最传统的中药材养出好气色。
晨起一碗黄芪水,胜过参汤灌胃 每天天不亮就蹲在早市摊位前的王大爷,保温杯里永远泡着几片金灿灿的黄芪,这可不是跟风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:"黄芪补气,温分肉,实腠理",现在人熬夜加班脸色蜡黄,早起泡两片黄芪就像给身体充电宝续命,隔壁开超市的刘姐坚持喝了半年,原本爬三楼都喘的毛病竟不知不觉好了。
厨房里的千年养颜方:三仙汤 说到食补,广东阿婆的秘方最实在,她们常说的"三仙汤"就是山药、茯苓、芡实各20克煮粥,这三味药食同源的宝贝,一个健脾,一个祛湿,一个固肾,熬出来的粥绵密清香,我表姑六十岁的人了,天天当早饭吃,皮肤比年轻人还细腻,上月体检连脂肪肝都没了。
办公室必备的元气茶:西洋参配麦冬 现在年轻人流行咖啡续命,懂行的都在抽屉里藏着西洋参片,午休时候抓三五片,配上润肺的麦冬,开水一冲就是天然功能饮料,写字楼的小张姑娘喝这个喝了两年,以前动不动就冒虚汗的毛病没了,上个月感冒三天就好利索了,不过要注意,这种凉补适合虚火旺的,怕冷的人还是得选红参。
睡前泡脚加料:艾叶花椒包 药店五块钱一大包的艾叶花椒,却是疏通经络的利器,每晚抓一把煮水泡脚,泡到脚底发红全身发热,寒湿气顺着汗毛孔往外冒,我们小区广场舞队长王姨雷打不动泡了八年,现在跳两个小时都不带喘粗气的,她说这比吃啥钙片都管用。
藏在零食里的养生经:桂圆红枣茶 别小看街边糖炒栗子摊上的桂圆红枣茶,这可是补血养颜的经典配方,气血不足的姑娘们每天抓几颗桂圆、五六颗红枣煮水,喝到手脚冰凉的日子彻底告别,公司前台小妹自从喝了这个,大姨妈来的那几天终于不用裹着羽绒服上班了。
阳台就能种的长寿菜:枸杞芽 要是觉得买药材麻烦,不妨在阳台种盆枸杞,春天掐嫩芽焯水凉拌,夏天摘果子泡茶,秋天收根切片炖汤,楼上张叔家的枸杞长了五年,叶子榨汁兑蜂蜜治便秘,果子泡酒说眼睛都不花,最关键的是这玩意晒干能存三年,越陈反而越值钱。
冬季进补的黄金搭档:当归生姜羊肉汤 老话说"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",这时候就得请出当归这味"妇科圣药",半块当归切厚片,配上拳头大的生姜,炖两斤羊腿肉,去年我照着奶奶的方子给老爸炖了两次,他几十年的老寒腿居然没犯病,不过这汤热性大,喝完记得吃点山楂丸消消食。
藏在古方里的抗衰秘密:何首乌煮鸡蛋 别看何首乌黑乎乎的不起眼,它可是古代帝王家用来乌须发的宝贝。《永乐大典》里记着用黑豆汁九蒸九晒的制法,现在咱们简化了,直接拿首乌粉煮鸡蛋,社区李医生每周给上初中的儿子吃两个,小伙子头发乌黑浓密,体育考试次次满分。
随身带着的急救包:丹参滴丸 心脏不好的老人都知道备着丹参,但这味"血管清道夫"平时也能当保健用,每天含两粒在舌下,或者泡水当茶喝,能化开血液里的粘稠,对门赵爷爷口袋里总揣着这个,爬楼梯再也不用手扶着墙了,他说这比吃阿司匹林还安心。
呼吸间的养生术:灵芝孢子粉 现在空气污染重,肺部保养成了新课题,破壁灵芝孢子粉用温水冲着喝,苦中带点杏仁香,我同事小陈雾霾天必喝,三年下来鼻炎发作次数少了一大半,不过要买正规厂家的,路边野灵芝说不定带着重金属。
这些流传千年的养生智慧,可比电视广告里的保健品实在多了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乱补反而伤身,像人参虽好,但高血压患者吃了可能流鼻血;阿胶滋阴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拉肚子,最好找中医师把把脉,量身定制养生方案,毕竟咱们追求的是细水长流的健康,不是急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