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身边朋友念叨"体虚要喝黄芪水""上火就喝金银花茶",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中药智慧早就融入了日常生活,作为在中医馆泡了三年的野生爱好者,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藏在厨房角落里的中药宝贝们——从补气血到祛湿寒,从安神助眠到美容养颜,这些看似普通的根茎花草里究竟藏着多少养生秘诀?
【补气养血篇】 要说中药界的网红担当,当归绝对算一号人物,这味被称为"妇科圣药"的药材,既能帮姑娘们缓解痛经,又能给产后妈妈补血益气,记得去年闺蜜脸色蜡黄去看中医,老大夫开的方子里就有当归,配上红枣枸杞炖汤喝,半个月气色就红润起来了,不过要注意哦,感冒期间或者拉肚子时千万别碰,不然就像给火上浇油。
党参这名字听着像组织,其实是补中益气的高手,平时上班累得喘不上气,用党参配鸡肉炖汤,喝上两碗比功能饮料管用多了,但真正懂行的老中医会告诉你,要是长期熬夜导致的气虚,还得搭配麦冬西洋参,单吃党参容易上火。
【清热解毒家族】 每到春天嗓子疼,我妈就会翻出珍藏的金银花,这白花花的小精灵泡水喝,专治风热感冒引起的喉咙肿痛,记得要趁热喝,喝完盖上被子发发汗,效果堪比抗生素,不过要是受凉感冒流清鼻涕,可别瞎喝,这时候得用生姜红糖水才对路。
蒲公英简直是野菜界的消炎药,春天挖点嫩苗凉拌着吃,比吃抗生素强百倍,上个月我牙龈肿得没法吃饭,采了一把晒干的蒲公英煮水漱口,三天就消下去了,但这东西性寒,胃寒的朋友可别学我直接当茶喝,最好搭配几颗红枣平衡寒性。
【祛湿健脾组】 南方回南天最难受的就是浑身黏糊糊,这时候茯苓粥就是救星,药店买的茯苓块很便宜,打成粉掺在大米里煮粥,连喝一周身体就像装了除湿机,不过茯苓有利水作用,晚上喝多了容易起夜,建议上午食用。
赤小豆可不是超市里的红豆,细长身子才是正牌祛湿选手,水肿型肥胖的姐妹可以试试薏米赤小豆汤,记住一定要把薏米炒到微黄再煮,不然寒性太重伤脾胃,我同事坚持喝了两个月,大象腿真细了一圈。
【安神助眠组合】 现代人失眠都爱数羊,其实酸枣仁才是正经安眠药,有次压力大到凌晨三点还没睡着,抓了一把酸枣仁捣碎泡水,酸酸的味道居然真能让人慢慢放松下来,不过白天可别喝,不然整个上午都昏昏沉沉。
百合莲子羹是奶奶辈的助眠秘方,现在年轻人改成了银耳桃胶羹,但其实正宗的百合应该是兰州产的干百合,泡发后和莲子一起蒸熟,睡前吃两口比数羊管用,特别是更年期烦躁的阿姨们,这个方子真的能救命。
【美容养颜队】 玫瑰花茶简直就是办公室仙女们的标配,但真正懂行的都会选山东平阴的重瓣玫瑰,每天用80度水泡三朵,喝一个月你会发现气色变好了,连例假前的长痘都少了,不过怀孕的姐妹要忍住,这玩意儿有活血作用。
白芷粉加牛奶调成糊状敷脸,这可是古代贵妃的美白偏方,我自己试过,每周两次,一个月下来皮肤确实透亮了,但千万避开眼周,这玩意刺激性有点强,敏感肌要先在耳后试敏。
【四季调养经】 春天阳气升发,最适合用菊花枸杞明目护肝,上班族每天对着电脑,保温杯里泡上五六朵杭白菊,眼睛干涩立马缓解,但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要少喝,可以加两粒花椒中和寒性。
三伏天该用藿香正气液防暑,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能治空调病,上次我在商场吹完冷气头晕恶心,喝了一支马上见效,不过这药含酒精,开车前千万别碰。
秋燥咳嗽不用慌,川贝雪梨膏安排上,把川贝磨成粉掺在冰糖雪梨里蒸,小孩老人都能吃,但痰多颜色深的时候要停用,这时候该用化痰的橘红片。
冬天进补讲究引火归元,肉桂煮羊肉汤暖身效果一流,但高血压患者要慎用,肉桂性热容易让血压飙升,可以换成杜仲炖猪腰,补肾还不怕上火。
这些中药知识都是我跟着老中医偷学的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对症,就像人参虽好,但猛火炖鸡反而破坏营养,正确做法是用隔水炖盅小火慢煨,建议大家家里常备《本草纲目》简版,遇到小毛病先翻翻书,实在拿不准就去找正规中医把脉,毕竟咱们追求的是养生不是治病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可能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