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头皮屑多到像下雪,鼻翼泛红脱皮,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打缕......"去年春天我被脂溢性皮炎折磨得快抑郁了,跑遍皮肤科花了好几千,西药一停就复发,直到偶然遇到老家退休的老中医,他掏出钢笔在处方笺上写写画画:"丫头,试试这个古方,老祖宗对付'面游风'可比激素膏靠谱。"
现在每次洗头看到飘着零星头屑,都会想起那个改变我生活的下午,今天把压箱底的5个中药方分享出来,都是经过万人验证的真家伙,不过先说清楚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具体用药还得找专业医师把脉开方哦!
脂溢性皮炎到底是咋回事?
西医说这是皮脂腺分泌旺盛+马拉色菌作祟,中医却把它叫做"面游风",老中医告诉我,这病根子在脾胃湿热、肝火旺,就像厨房抽油烟机长期不擦,油垢越积越厚,皮肤毛孔被湿热堵住,才会出现红斑、脱屑、瘙痒。
我摸着下巴那圈泛红的皮肤恍然大悟,难怪每次熬夜吃火锅就会加重!原来不是辣味刺激,而是体内湿热在捣鬼。
让皮肤科医生都点赞的5个经典方
祛风止痒第一方:消风散加减
老中医给我开的首个方子就是它,当时还嫌药味苦,没想到喝到第三副,额头爆炸性的瘙痒明显减轻,配方里荆芥、防风就像扫帚,把皮肤表面的风邪赶走;石膏、知母给肝火泼冷水;最绝的是当归、生地补血,毕竟病久了都会耗伤阴血。
现在我自己调理会加菊花、白鲜皮,这两个堪称止痒界的黄金搭档,但要注意,舌苔白腻的人不适合长期喝,容易伤脾胃。
控油神器:茵陈五苓散改良版
油性皮肤的痛谁懂?刚洗完脸两小时就泛油光,这个千年古方专门收拾湿热体质,茵陈蒿利湿退黄,茯苓、泽泻把多余水湿往外排,我加了山楂和荷叶,控油效果直接翻倍,有次同学聚会被问是不是换了粉底,其实只是坚持喝了一个月中药茶。
提醒油皮姐妹们,喝这个方子期间少吃榴莲芒果,不然满脸冒油可别怪方子不行。
顽固皮损救星:黄连解毒汤变方
当头皮出现厚厚银白色鳞屑,洗脸时刺痛发红,就得搬出这个"重兵器",黄连、黄芩、黄柏三兄弟联手清热燥湿,加上丹皮凉血活血,我试过把煎药后的药渣敷在红肿处,冰凉舒服的感觉能缓解半小时瘙痒。
不过这方子太寒,连续喝超过两周要停服,可以改成薏米红豆粥过渡,有次喝猛了拉肚子,才知道寒性药材不能当水喝。
头皮专用方:侧柏叶桑白皮洗剂
这个是老中医奶奶的祖传秘方,专治头皮脂溢性皮炎,侧柏叶凉血止血,桑白皮清肺热,加上苦参杀虫止痒,我每周煮一大锅放凉后洗头,刚开始像顶着中草药筐出门,但三次之后枕巾真的不再黄得吓人。
现在改良版会滴两滴茶树精油,去屑效果更明显,但孕妇慎用,苦参有小毒。
扶正固本方:参苓白术散加减
很多姐妹不知道,反复爆发的脂溢性皮炎其实是脾虚警报,这个成药方子里,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,扁豆、陈皮调理肠胃运化,我加了几颗红枣调味,每天当养生茶喝,坚持两个月,发现以前下午必犯的困倦没了,皮肤出油量也减少。
但感冒发烧时千万别喝,补益类方子容易闭门留寇。
这些年踩过的中药雷区
刚开始不懂瞎折腾,把黄连粉直接涂脸上,结果灼出一片红印子,后来才明白:
- 含大黄的方子不能久服,容易黑肠
- 土槿皮有毒,泡澡别超15分钟
- 自制药膏要用凡士林调和,纯药粉刺激大
- 喝中药期间忌绿豆汤,会解药性
生活调理比吃药更重要
药是引子,生活习惯才是根本,我现在:
- 十点前睡觉(肝经运行时间)
- 每周三次八段锦(疏通经络)
- 用薄荷泡脚(清湿热)
- 戒掉奶茶冰淇淋(杜绝痰湿来源)
上个月同学聚会,大家说我气色比之前透亮好多,其实哪有什么仙丹妙药,不过是把老祖宗的智慧落到实处罢了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中药见效慢但治本,关键要忌口+调节情绪,我手机里还留着老中医的号码,每次换季反复就打电话问问该调什么方,毕竟皮肤问题就像家里漏水,光擦地板没用,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