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去山里采风,碰见村里王婶正弯腰挖草药,她手里那株毛茸茸的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:"这不就是狗夹耳吗?您还留着泡药酒呢?"王婶神秘一笑:"这可是治腰腿疼的宝贝,城里人花大价钱都买不着哩!"
说起这狗夹耳,在云贵川的深山里可是响当当的名号,虽然正经药典里叫它"金毛狗脊",但在老百姓嘴里,这满身金黄绒毛、根茎像狗耳朵的植物,就被亲切地唤作狗夹耳,老辈人常说"一背篓狗夹耳,胜过跌打大夫",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?咱们今儿就来扒拉扒拉这味山野奇药。
山里人的"筋骨守护神"
在贵州苗岭的吊脚楼里,家家户户都备着泡药酒的陶罐,仔细看那些暗褐色的酒液里,总浮着几段毛绒绒的根茎——没错,就是晒干的狗夹耳,65岁的刘医师摸着自己的老腰笑道:"年轻时上山采药摔过跤,全靠这土方子养着,你瞧我现在还能爬山采药不?"
这味药最绝的在于"以形补形",它那金黄色的绒毛包裹着坚硬的根茎,就像给骨头穿了层棉袄,老中医说它能"祛风湿、强腰膝",专治那些坐月子落下的腰酸、工地干活闪了的腰、连阴雨天就犯的老寒腿,村里做背篼的手艺人,哪个不是天天喝着狗夹耳酒当保养?
从深山到药房的千年穿越
别看狗夹耳现在躲在深山老林里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上过《本草纲目》的,李时珍老爷子早就记载过:"狗脊苦甘温,入肝肾经,主腰背强痛..."古代科举考生赶考路上,包袱里除了笔墨纸砚,还得揣着晒干的狗夹耳,就怕半路腰疼影响前程。
现在的中药店倒是少见新鲜货,多是切片烘干的饮片,懂行的老人家买回去,既要炖猪蹄补气血,又要泡高度白酒擦风湿,去年邻居王叔椎间盘突出,医院建议手术,他硬是喝了三个月狗夹耳泡的蛇酒,现在又能拎着马扎下象棋了。
这些症状可能适合它
-
久坐族的救星:办公室白领每天对着电脑弯着腰,后背像压着块大石头,拿狗夹耳30克煮水,加红糖趁热喝,连着三天就能感觉后背松快,要是配上杜仲、骨碎补这些搭档,效果更明显。
-
老寒腿的克星:上了年纪膝盖怕冷,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,把鲜品捣烂敷在膝盖上,再用保鲜膜裹严实,睡前敷上两小时,第二天关节就像抹了润滑油,不过皮肤敏感的要当心过敏。
-
运动损伤应急:打球扭了腰、跑步崴了脚,赶紧抓一把鲜狗夹耳捣汁,兑着黄酒喝下去,这招在武馆里都是祖传秘方,能快速散瘀止痛,记得要选表面绒毛完整的,发黑的千万别用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别看是山野馈赠,用错了也出大事,前几年镇医院就收了个病人,自己拿生狗夹耳泡酒,结果喝得舌头发麻送急诊,为啥?新鲜药材含有刺激性成分,必须晒干后才能泡酒,而且酒精度数不能超过50度。
还有人听说能补肾,就天天拿它当茶喝,结果上火流鼻血,牙龈肿得吃不下饭,这东西性温,阴虚火旺的要远离,吃之前最好找中医把个脉,孕妇更是碰都不能碰,会引起胎动不安。
现代研究怎么说
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最新论文显示,狗夹耳含有蕨素、金粉蕨苷等活性成分,确实能抗炎镇痛,特别是对关节炎模型小鼠的实验,效果比布洛芬还持久,但这不等于可以替代药物,急性发作期还是要听医生的。
现在有些不良商家用树根冒充,记住正宗的三个特征:根茎表面要有金黄色绒毛,断面呈淡棕色且有黄白点,闻着有股淡淡的草香,太便宜的要小心,真正的野生货价格不会低于80块一斤。
前几天遇见王婶,她正往酒坛里加新采的狗夹耳,夕阳透过陶罐,把那些金黄的绒毛染成琥珀色,或许正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民间智慧,才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,依然能找到与自然对话的方式,下次腰酸背痛时,不妨试试这味山野馈赠,但切记:对症使用才是良药,乱吃乱补反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