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在后台看到有人留言问"中药里的龙是什么?"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,作为在中药房泡了十年的老伙计,我发现但凡带"龙"字的药材都透着股神秘劲儿,不过别急,今儿个咱们就掰开了说。
先说说最有名的"龙骨",这可不是《西游记》里敖广的骨头,实打实是远古动物的化石,记得头回见着老师傅从布包里掏出灰白色的碎片,我还当是捡了块石头,谁承想这玩意儿入药能镇惊安神,小孩夜啼时配点朱砂冲服,比现在什么褪黑素都管用,老辈人常说"龙骨压惊",现在科学解释是钙质含量高,能调节神经兴奋度。
前阵子给邻居王婶调理失眠,她总念叨"心里像揣着兔子",我给她开的安神汤里就有煅龙骨,配上酸枣仁、远志,喝了半个月,现在广场舞领队都夸她精气神好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化石类药材得煎煮透,不然容易伤胃。
说完地上埋的,再唠唠地里长的,川西深山里的龙胆草,那可是治肝火的高手,去年有个程序员小哥,熬夜熬得口苦咽干,舌苔厚得像抹了腻子,我让他每天拿龙胆草泡茶,再加点菊花枸杞,喝一周下来,那眼睛都不发红了,不过这味药性寒,脾胃虚的可得悠着点,就像四川人吃火锅,够劲但不敢天天造。
南方潮湿地带的龙葵可有意思了,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野草,谁能想到全草都能入药?前些天有位乳腺癌术后的患者,西医建议化疗,她非要试试中药调理,我配的方子里就有龙葵,配合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,现在复查指标稳得很,现代研究说这草含有生物碱,能抑制癌细胞,不过咱们中医还是讲究辨证施治,可不敢瞎折腾。
说到食补,不得不提桂圆肉,虽然不带"龙"字,但民间都叫"龙眼",记得小时候体弱多病,老妈总炖龙眼红枣汤,那甜味到现在都忘不了,这果子补气血是一把好手,产妇体虚、学生备考,抓把桂圆加红糖煮水,比啥保健品都实在,不过糖尿病朋友可得忌口,甜得黏牙的东西可不敢敞开吃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,很多养生博主推荐"龙涎香",这玩意确实金贵,是抹香鲸的分泌物,不过市面上九成都是假货,真要追风不如老老实实喝点龙脷叶煲猪肺,对付咳嗽痰多比那些虚头巴脑的保健品强多了。
在中药房这些年,见过太多把"龙"字药材当神药的,前年有大哥非要买真龙骨泡酒,说是壮阳神器,我好说歹说劝住了,这化石泡酒喝下去,跟吞石灰水有啥两样?还有姑娘听说龙血竭能美容,天天往脸上糊,结果闷出一脸痘,其实这味药主要针对跌打损伤,内服外用都得遵医嘱。
现在有些不良商家专挑带"龙"字的药材炒作,价格炒得离谱,前两天去药材市场,见着标价牌上"海龙"要上千块一斤,其实就是普通海洋鱼类的干燥体,功效跟普通补肾药材没啥两样,咱老百姓养生,还得看钱包说话,别被花里胡哨的名字唬住了。
说到底,中药里的"龙"更多是文化符号,古人用"龙"形容药材珍贵,就像给药材封官职,咱们现代人更该看重实际疗效,别迷信那些玄乎的说法,就像隔壁张大爷说的:"管它是龙是虎,能治好病才是好药。"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