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药飘香!河北中药材产业如何从草莽变金矿?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黄芪配枸杞,党参炖老鸡",在河北人的养生哲学里,中药材从来不只是药材,这片燕赵大地上,连翘花漫山遍野,酸枣仁缀满枝头,更藏着一个年产值超300亿的产业秘密,今天咱们就掀开帘子,看看河北中药材到底是怎么"炼金"的。

靠山吃山,河北人把"土特产"玩出新花样

走在保定阜平的山坡上,张大姐蹲在地里掐着酸枣枝嘟囔:"去年每斤卖到280块,今年这果子咋还不红?"她身后的万亩酸枣林,正是河北道地药材"北酸枣"的核心产区,像张大姐这样的药农,在燕山、太行山麓有十几万人,他们祖辈靠山吃山,如今却吃出了新门道。

安国数字中药都的电子交易屏上,跳动着全球300多个药材品种的实时价格,这个千年"药都"里,传统摊贩已学会用短视频直播带货,直播间里"家人们三二一上链接"的吆喝声,和着千年药市的叫卖声交织成奇妙交响,老药工李师傅边打包蝉蜕边说:"以前麻袋装,现在真空小包装,年轻人买养生茶就像买奶茶。"

政策东风劲吹,"冀药"品牌强势破圈

邯郸涉县的连翘种植基地里,无人机正在给药材"体检",县农业局小王指着手机里的"智慧药田"APP介绍:"土壤湿度、病虫害预警全搞定,今年亩产预计能涨三成。"这样的科技赋能场景,在河北各大药材产区已成标配,省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亿真金白银,专门用来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区。

更绝的是"冀药"品牌的打造组合拳,省里不仅注册了"冀知母""邢枣仁"等地理标志商标,还在北京同仁堂、广药集团等药企门口开起"河北药材直通车",以岭药业的采购经理算过账:"在河北建基地,物流成本直降40%,药材质量全程可追溯。"

全产业链发力,"草根"变"金条"

承德滦平的中药提取车间里,自动化生产线正将黄芩、柴胡等药材转化为中成药原料,这里年产中药提取物超万吨,供应全国70%的中成药企业,车间主任老陈指着储存罐说:"别小看这些褐色粉末,比黄金还金贵,出口韩国的化妆品添加剂就用它。"

下游的延伸更让人脑洞大开,沧州企业把枸杞、菊花做成功能性饮料,唐山工厂用艾草开发艾灸贴、足浴包,甚至廊坊某科技公司研发出中药成分的宠物保健品,在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,来自巴基斯坦的商人阿里正忙着采购金银花:"中国药材在拉合尔中医诊所卖疯了,我们这次要订10个集装箱。"

破局之路:传统产业的新烦恼与新解法

不过河北中药材也有成长的烦恼,省农科院专家透露,野生连翘过度采摘导致品质下降,黄芩连续种植易发土传病害,对此,巨鹿县搞起"银杏-黄芩"轮作模式,邢台学院培育出抗病性强的"冀黄芩1号"新品种,在邯郸曲周,药企和农户签定"保底价收购+利润分成"合同,化解了药农"怕跌价"的心头患。

最让人提气的是人才回流潮,95后海归小林在老家赞皇建起电商团队,把自家种的西洋参卖向海外;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组团成立"神农创客",用区块链技术给药材做"数字身份证",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,近三年新增中药材相关专业合作社1200余家,年轻人正重塑千年药乡的基因。

站在秦皇岛的"长城脚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园"远眺,起伏的丘陵上板蓝根、桔梗织就绿毯,这片曾被戏称为"草莽经济"的产业,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——全省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,产量占全国1/4,出口覆盖50多个国家,当古老智慧撞上现代科技,燕赵大地上的药香,注定要飘得更远更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