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闺蜜小玲半夜突然给我发消息:"救命!上厕所像刀割一样疼,还总想跑厕所..."吓得我以为她得了什么大病,第二天陪她去医院一查,原来是急性尿路感染,医生说这病女性特别容易得,尤其是久坐、憋尿、上火的时候。
其实这种病我自己也中过招,三年前连续加班熬夜,天天吃外卖,突然尿频尿急还发烧,去医院检查白细胞高得吓人,当时医生开了抗生素,吃完确实好了,但总感觉身体被掏空,后来偶然遇到个老中医,他开的方子让我彻底告别了这个烦恼。
要说急性尿路感染,西医叫它膀胱炎或者尿道炎,中医看来就是"淋证",老中医告诉我,这病多是湿热毒邪往下走,堵在水道里了,就像厨房下水道久了会有油垢堵塞,人体的水道也需要定期清理,这时候光用抗生素杀菌不够,还得把体内湿热排出去。
记得老中医给的那个方子,现在我还留着:车前草30克、瞿麦15克、扁蓄15克、滑石20克(包煎)、栀子10克、甘草6克、木通10克、大黄6克(后下),这是个经典的"八正散"加减方,专门对付下焦湿热,不过现在药店买木通要注意,必须是川木通,关木通用多了伤肾。
去年表姐怀孕五个月时突然尿路感染,不敢乱吃药,我用这个方子去掉滑石和大黄,加了蒲公英30克,让她煮水当茶喝,没想到连喝三天,症状就缓解了,不过孕妇用药一定要谨慎,最好找专业中医师调整剂量。
很多人觉得中药见效慢,其实关键看怎么用,我同事急性发作时,用这个方子煮好后趁热喝,一天喝三次,配合大量喝水,当天就能明显感觉小便没那么烫了,但要注意,如果发烧超过38.5度,或者腰痛得厉害,千万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。
说到预防,我可是有血泪教训的,以前经常开会一坐半天不起身,憋尿憋出毛病,现在办公桌上永远放着枸杞菊花茶,每隔一小时就起来接水顺便活动,有次出差忘带保温杯,立马买了当地金银花泡茶喝,果然老祖宗说的对,多喝水真的能"冲洗"尿道。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中成药,像三金片、热淋清颗粒,成分大多也是这些清热利湿的草药,不过自己煎药有个好处,可以根据症状加减,比如小便带血加白茅根,小腹坠胀加延胡索,便秘加大黄量,但如果是体质虚寒的人,长期手脚冰凉那种,用这些寒凉药就要慎重了。
上个月我妈更年期抵抗力下降,反复尿路感染,老中医让她在基础方里加了黄芪15克、当归10克,说是扶正祛邪,现在半年过去了,再也没犯过,所以说中医讲究辨证,同样病症不同人用药可能有差别。
最后说个实用小窍门:新鲜鱼腥草榨汁兑蜂蜜,每天早晚空腹喝一勺,消炎效果特别好,我们小区王奶奶常年采野菜,她说这法子救过不少人,不过鱼腥草性寒,胃不好的人要慎用。
得了这病别慌张,轻度的可以试试中药调理,关键是要改掉憋尿、久坐、吃辣的坏习惯,要是拖成慢性的,受罪的还是自己,记住老祖宗的话"治未病",平时多注意,比临时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