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总有人问"嗓子里像糊了层浆糊""早晨起来喉咙总有东西卡着",其实这些都是痰湿在作怪!今天咱们不聊西药,专门讲讲老祖宗留下的化痰妙方,这些年我收集了不少民间偏方,发现真正管用的还是这几味药食同源的宝贝。
陈皮:厨房里的化痰高手 上次去广东朋友家做客,发现他们连煲汤都要放两片干橘子皮,后来才知道这叫陈皮,越是年份久的越金贵,别看它貌不惊人,对付白痰特别有效,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妈总咳出白色稀痰,我用陈皮泡水给她当茶饮,三天就见效了。
用法也简单:三年以上的陈皮掰碎,开水冲泡焖10分钟,要是嫌味道冲,可以加点冰糖中和,不过要注意,发热咳嗽或黄痰时就不适合用了,这时候得换其他药材。
川贝:润肺界的"温柔刀" 前年带娃去川西旅游,高原反应咳得厉害,当地藏医给了个方子——川贝炖雪梨,把川贝碾成粉塞进梨肚里蒸熟,酸酸甜甜的特别受孩子欢迎,不过川贝价格确实不便宜,我后来学聪明了,只在药店买那种打粉的川贝母,性价比更高。
有个细节要注意:正宗川贝应该个小色白,闻着有股淡香,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会用浙贝冒充,效果差远了,建议去老字号药房购买,别贪便宜。
桔梗:教师群体的秘密武器 邻居王老师教高三二十年,咽喉常年红肿,她办公室抽屉里总备着桔梗茶,上课前含一片,这玩意不仅能化痰,还能开宣肺气,有次我感冒鼻塞到窒息,她塞给我几颗桔梗泡的水,喝完没半小时鼻腔就通气了。
现在药店有卖桔梗含片,但我觉得不如直接买草药回来煮水,每天用5克桔梗加3克甘草,煮沸后当茶喝,对慢性咽炎特别管用,不过孕妇要慎用,这药有抗孕激素作用。
茯苓:祛湿化痰的隐形冠军 南方回南天那阵子,整个人都闷得发慌,这时我就翻出压箱底的茯苓饼,这是跟北京同仁堂的老师傅学的偏方,把茯苓打粉掺在面粉里烙饼,早晚各吃一块,连吃半个月,你会发现早上起床不再满嘴黏腻了。
茯苓最妙的是双向调节,不管寒痰热痰都能搭伙,配上陈皮就是经典组合,再加点荷叶熬粥,既能化痰又能减肥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,容易上火。
半夏:千年古方里的镇痰将军 要说化痰界的扛把子,还得数半夏,记得爷爷生前每到梅雨季节就咳喘,他那个陶罐里总泡着半夏酒,不过生半夏有毒,必须用姜汁制过才能用,现在药店卖的都是炮制好的,安全得很。
最常用的是半夏露糖浆,很多家庭药箱里都有,但要想效果更好,可以拿30克半夏加生姜片煮水,沸腾后小火煎20分钟,这个方子对抽烟引起的晨痰特别有效,就是味道有点冲,得捏着鼻子喝。
这些药材看似普通,但配伍起来大有学问,比如陈皮+茯苓是黄金搭档,川贝+雪梨适合燥咳,桔梗+甘草专治失音,不过要提醒大家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痰黄粘稠时要加清热药,痰白清稀要配温阳药,最好找个靠谱的中医把把脉,别自己乱试。
平时预防更重要,有几个小习惯特别有用:早起喝杯温水稀释痰液,饭后散步帮助运化水湿,梅雨季常吃山药薏米粥,记住痰是身体的警报器,长期有痰可能是肺、脾、肾三个脏器在求救,该调理就得及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