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地白术,一味千年中药的江南故事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11 0
A⁺AA⁻

"老板,这根白术怎么卖?"清晨的苏州阊胥路中药材市场里,我蹲在摊位前挑拣着药材,摊主老周瞥了眼我手中的白术,突然来了精神:"小姑娘懂行啊!这可是咱们吴地的老底子药材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写着呢......"

老周的话让我想起去年在太湖边采风的经历,当时偶遇一位采药老人,竹篓里装着几株带着晨露的白术,根茎饱满得像胖娃娃,老人见我盯着看,随手掰下一截:"这是吴地白术,别处可长不出这般品相。"说着把白根扔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,看得我目瞪口呆。

【吴门医派里的白术密码】 要说吴地白术的讲究,得从苏州的"吴门医派"说起,明朝嘉靖年间,苏州名医薛己在《内科摘要》里记载的健脾方子,十有八九离不开白术,这些生长在太湖冲积平原上的白术,吸着水乡的雾气,沾着丝绸人家的烟火气,药性比北方产的多了几分温润。

苏州老字号"雷允上"的炮制师傅告诉我个小秘密:他们炮制白术有个祖传手艺,要用天平山的泉水浸润三昼夜,说是这水里含着洞庭东山的石英脉,能把白术里的燥性慢慢化开,我在药铺后堂见过晾晒的白术片,薄如蝉翼,阳光下透着琥珀色,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稻花香。

【厨房里的中药智慧】 上个月陪闺蜜去苏北婆家,正赶上新媳妇坐月子,婆婆端出的白术鲫鱼汤让我大开眼界——奶白色的鱼汤里浮着几片金黄的白术,看着就暖心暖胃,婆婆说这是祖辈传下的方子,产后喝三天,比十全大补汤还管用。

其实苏州人早就把白术吃出了花样,我在观前街买过白术蜜饯,甜丝丝的带着回甘;平江路上有家茶馆,招牌白术陈皮茶用的是炒焦的白术片,配着新会老陈皮,喝下去整个喉咙都熨帖了,最绝的是拙政园门口卖的白术酒酿圆子,小圆子裹着白术粉,咬破流出桂花蜜,这才是江南味道。

【药房里的百年传承】 走进苏州老字号"良利堂",柜台后的百子柜泛着桐油香,掌柜的王老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个布包,层层揭开竟是株百年野白术。"这是光绪年间埋在太湖边的,前年修路才挖出来。"只见那白术表皮布满云纹,断面像大理石般细腻,放在手心竟能闻到淡淡檀香。

王掌柜教我辨别好坏的门道:吴地白术要选"鹤脖形",根须少而集中,断面粉性足,他拿起两片白术对比:"这片机器切的光滑,手工切片带毛边,药效差三倍。"说着把手工片扔进砂锅,瞬间满室生香。

【新时代的养生哲学】 最近发现年轻人流行"中药咖啡",苏州十全街就有家网红店推白术拿铁,用白术提取物调入燕麦奶,撒点肉桂粉,喝起来居然意外地搭,95后店主小陆说:"老一辈喝四君子汤,我们这代人更需要时尚养生法。"

不过老中医总提醒:白术虽好,不能乱补,去年公司体检,同事小张湿气重,自行泡白术茶喝出满脸痘,后来找中医院主任调理,才知道要配茯苓、甘草一起用,现在她办公桌上摆着个青花瓷罐,里面装的是炒白术薏仁粉,每天早晚一勺,倒是气色越来越好了。

暮色中的山塘街飘起炊烟,中药铺的学徒正在往橱窗里摆放新切的白术,这些承载着吴地灵气的根茎,从《黄帝内经》走到现代实验室,从达官贵人的药膳变成年轻人的养生茶饮,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刻在江南血脉里的中药智慧,就像评弹里的那句唱词:"白术生来恋水乡,千年药魂韵悠长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