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今年连翘刚冒芽就被雨水泡烂了根,去年囤货的商贩却在家数钱。"在铜川陈炉镇的药材收购站里,老张蹲在墙角猛嘬旱烟,看着电子屏上跳动的黄芪价格眉头紧锁,这个陕北汉子种了二十年药材,却说越来越看不懂市场行情。
陕西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,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%,黄芩、党参、连翘等道地药材享誉全国,但最近三年,从种植户到药商,整个产业链条都在价格"过山车"里晕头转向,2023年夏季暴雨冲垮了陕南三个种植基地,连翘价格三个月暴涨400%;2024年初资本扎堆囤积党参,硬是把每公斤价格从80元炒到260元。
在渭南华州区,药农老李指着山坡上的党参地说:"去年这时候商贩抢着收,今年都说含量不达标。"原来检测机构突然收紧农药残留标准,前年每亩赚两万的"金疙瘩",今年连保本都难,这种戏剧性转折在陕西药市屡见不鲜,去年咸阳某合作社的黄芩遭冰雹灾害,产量腰斩之际,却发现冷库里囤积着三年前的陈货。
资本游戏更让药农心惊肉跳,西安万邦药材市场的王经理透露,现在常有神秘买家包下整片仓储区,像炒房团一样囤积居奇,2023年秋季,某私募资金联合药商大量收购陕产山茱萸,导致产地价格从每斤25元飙升至88元,等散户跟风时又突然抛售,三个月跌回30元,这种"割韭菜"式操作让中小种植户血本无归。
不过危机中也有转机,安康紫阳县的"订单种植"模式开始走红,药企提前锁定三年采购价,药农按标准生产,当地林下种植的重楼每亩年收益稳定在8万元,比传统种植翻两番,商洛市还推出"价格保险",当丹参、猪苓等主要品种价格跌幅超30%时自动理赔,给药农吃下定心丸。
眼下正值秦巴山区中药材采收季,汉中佛坪县的冷库前,满载板蓝根的货车排成长龙,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的全国药市数据,映照着药农们期待又忐忑的脸,这场关乎青山与银钱的博弈,或许正需要更多"看得见的手"来平衡天灾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