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中药材种植,靠山吃山,闯出致富新路子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在齐鲁大地上,一场"绿色革命"正悄然兴起,您要是现在去潍坊、临沂、日照的山沟沟里转转,准能撞见成片的中药材基地,前年还长满野草的山坡地,如今种满了黄芩、丹参、金银花,连城里来的游客都举着手机直喊:"这不比景区好看?"

老祖宗留下的"药匣子" 山东人种药的历史能追溯到扁鹊时代,您知道吗?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的365味药,至少有60多种主产区就在咱山东,泰山脚下的"四大名药"——泰山灵芝、黄精、何首乌、紫草,从明清开始就是贡品,老辈人常说"东有人参西有银",胶东半岛的野生人参当年可是达官贵人的救命良药。

山沟里的"金疙瘩" 去年在蒙阴县遇见王大姐,她家5亩薄田改种金银花,年收入顶过去种玉米的5倍。"清明采花,霜降收枝,晒干后药贩子抢着收。"她边说边演示怎么捏花辨成色,像这样靠种药翻身的故事,在沂蒙山可不是新鲜事,日照五莲县的丹参基地更绝,农民把丹参种在山楂树下,每亩地年入两万多,比单纯种果树划算多了。

科技种药有门道 别以为种中药就是挖个坑埋种子,现在临沂的种植大户都用上无人机撒肥,手机APP监测土壤湿度,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我们:"春天种芍药要起垄,夏天管黄芩得掐尖,秋天收艾草得选露水干的时候。"最绝的是林下套种技术,泰安的林场工人在松树底下种黄精,既不耽误树木生长,又能收获地道药材。

政策东风劲吹来 这两年政府给中药材的补贴比种粮还多,淄博搞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模式,药企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,秋收时保底收购,威海更推出"中药材保险",旱涝保收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,听说省里还要建中药材交易中心,以后咱们山东的药材能像寿光蔬菜那样卖全国。

藏在深山的致富经 在崂山水库边上,70岁的张大爷带我看过他的"百草园":石缝里种着卷柏,溪边长着半夏,崖壁上还有稀有石斛。"这些都是老天爷赏饭吃。"他指着岩缝里的珍稀药材说,现在青岛搞生态旅游,游客既能认养药田,还能体验古法炮制,一斤手工阿胶能卖上千元。

未来可期的新赛道 专家说山东中药材产业正在"三级跳":从零散种植到标准化基地,从粗加工到深加工,从线下交易到电商直播,就像平邑县的金银花茶,原来论斤卖,现在装进小罐走网红路线,"80后"返乡青年李明靠直播把收购价提高了三成。

站在莒县万亩丹参田边,看着药农们熟练地剪枝去叶,忽然想起老中医常说的那句话:"一方水土养一方药",山东这方沃土,正把祖辈传下的"草药经"念出新滋味,要我说啊,守着这么好的山水,种好祖宗留下的"救命草",既是传承更是商机,说不定哪天您路过鲁中南的山村,也能闻到风里飘来的药香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