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给大家说个真事儿,我发小阿强去年脸色蜡黄瘦了20斤,跑遍医院都说是慢性结肠炎,吃了半年西药还是反复拉肚子,后来他外婆翻出个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记着个老中医开的方子,没想到喝了一个月肚子就消停了,这事儿让我突然想起老家有个治肠病出名的"刘一帖",他给病人开方总爱念叨:"慢性病就得慢慢养,急不得"。
要说这慢性结肠炎啊,简直就是现代人的通病,工作压力大、吃饭没准点、熬夜追剧,哪个不是伤脾胃的利刃?西医说是肠道黏膜受损,中医看门道更深——这病根八成在脾虚湿盛,就像你家厨房水槽总积水,光擦台面没用,得把下水道修好才行。
前阵子专门去找刘大夫讨教,老头正给病人号脉,案头摆着本《脾胃论》,他随手写了个基础方:党参15克、白术10克、茯苓12克、甘草6克、黄连3克、木香9克、山药20克、薏苡仁30克,边写边唠叨:"现在人毛病多,一半是作出来的,这个方子看着普通,讲究可大了。"
党参白术这对CP,就像是肠胃的维修队,党参补中益气,白术健脾燥湿,俩兄弟联手能把虚弱的脾胃撑起来,茯苓薏苡仁负责扫水,把体内多余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,黄连是个灭火器,专治肠道里的小火苗,不过用量千万不能多,不然苦得喝不下。
最妙的是木香这味药,刘大夫说这就像肠道的小管家,能让气机通畅,肚子胀气、咕噜响的问题都能缓解,山药和薏苡仁更接地气,既是药材又是食材,熬出来的汤带着粮食的清香,比黄连素好喝多了。
上个月邻居王姐急性发作,疼得满床打滚,她老公骑着电动车冲进诊所,刘大夫赶紧开了副加减方:原方基础上加了白头翁15克、秦皮10克,当天晚上煮完药,王姐捏着鼻子灌下去,第二天就能喝米粥了,不过刘大夫特别叮嘱,这种急症好转后还得接着调理,就像修补轮胎要贴够补丁胶。
熬药也有讲究,砂锅最好,不锈钢锅凑合,千万别用铁锅,冷水浸泡药材1小时,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40分钟,头煎二煎兑着喝,早晚饭后温服,要是觉得苦,可以加点红糖,但糖尿病人得用木糖醇代替。
吃中药期间嘴巴要管住,冷饮、辛辣、油腻都是大忌,水果要吃也得放常温的,我那口无遮拦的表弟当年偷喝冰啤酒,直接导致三个月药效全废,还有特别注意,吃药期间别跟西药混着吃,至少隔两个小时。
这病三分治七分养,日常调理比吃药还重要,刘大夫教了个揉腹法:早上起床前、晚上睡觉前,平躺在床上,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50圈,再逆时针揉50圈,刚开始可能肠鸣放屁,坚持两周就有惊喜,还有个食疗方:山药半根、小米一把、红枣5颗,慢火熬成粥,每天当早餐吃,比什么保健品都实在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中药见效慢但治根本,那些吹嘘三天断根的都是江湖骗子,正经中医都会告诉你至少要坚持三个月,就像锈蚀的机器,光擦表面没用,得把零件拆开来养护,要是病情反复别死磕一方,要找大夫调整剂量,这才是对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