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我抓了点中药回来煲汤",我提着药房纸包刚进门,就看见老妈在厨房翻出一袋红枣。"又乱买补药?"她皱着眉头把红枣倒进砂锅,"这红枣天天见,还能入药?"
这话倒是问住我了,咱们中国人厨房里常备的大枣,在中药柜里确实算得上"熟面孔",可您真知道这颗红彤彤的小果子藏着多少养生密码吗?今儿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药食同源的千年老字号。
【药食同源的千年老字号】 要说大枣入药的历史,能追溯到《神农本草经》,老祖宗们早就发现,这看似普通的果子晒干后,居然能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,您看古代那些补血名方,像八珍汤、归脾汤,总少不了大枣的身影,有意思的是,中医开药方时特别讲究,大枣要去核才入药,您知道为啥不?原来枣核带着燥性,去了核才能保证药性温和。
我常瞧见邻居阿姨们用红枣煮鸡蛋,其实这搭配大有学问,红枣加桂圆能补血,配生姜暖脾胃,搭枸杞明目,去年我采访过一位老中医,他教我个妙招:容易失眠的,睡前嚼三颗蒸过的红枣,比数羊管用多了,不过老师傅也提醒,痰湿重、舌苔厚腻的人要少吃,这就跟湿衣服晾不干时不能再泼水一个道理。
【藏在厨房里的养生高手】 前几天去菜市场,发现卖干货的摊位摆着两种枣:一种是晒得皱巴巴的灰枣,另一种是油亮亮的蜜枣,摊主告诉我,真正入药的多是晒干的灰枣,蜜枣糖分太高反而失了药性,这让我想起奶奶的老法子,每年秋天她都要挑个头匀称、表皮泛红的鲜枣,铺在苇席上慢慢晒,她说晒足七天的枣,掰开能拉出金丝,这才是上好的药枣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养生茶,红枣配枸杞算是基础款,但要想效果翻倍,得学学广东人煲汤的本事,拿当归红枣鸡汤来说,当归活血,红枣补气,生姜驱寒,三者熬足三小时,汤色金黄透亮,有次我感冒后气血不足,喝了这汤三天,脸色立马红润起来,不过要记住,煮汤时红枣要最后下锅,久煮会破坏维生素C。
【吃枣的学问可大了】 别看大枣性格温和,讲究还挺多,有次我见同事把红枣和虾米一起炒,吓得赶紧拦住——这俩货在中医里算是"冤家",同食容易消化不良,还有人喜欢用红枣泡水,但您可得注意,泡过的枣最好嚼着吃了,光喝水浪费了大部分营养。
最有趣的是去年遇到的张大姐,她总抱怨吃枣上火,后来才知道她把红枣当零嘴猛吃,每天一大把,其实成年人每天吃5-8颗就够了,过量确实会滋腻,就像再好的补品,也得细水长流不是?倒是那些剩下的红枣核别扔,用来煮水给娃洗澡,据说能治湿疹,这可是老辈传下的土方子。
写到这儿,砂锅里的红枣汤正咕嘟咕嘟冒着泡,老妈舀了碗给我尝,汤水带着微微的甜,几颗红枣浮在碗里像红宝石。"早说你这大枣有用嘛!"她抿着汤笑道,其实啊,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在身边,关键得会用,下次您炖汤时丢几颗红枣进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