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乡亲们,今儿咱唠点实在嗑,您知道吗?就在咱们承德的山沟沟里,藏着能让钱包鼓起来的宝贝——中药材!前些日子遇见隔壁村的老张,人家靠着种黄芩,去年把儿子的婚房都盖起来了,要我说啊,这漫山遍野的长着的不是野草,都是等着咱们采摘的"金叶子"!
为啥说承德是种中药的宝地? 您瞅瞅咱们这地界,七山二水一分田,昼夜温差大得像坐过山车,春天来得慢悠悠,夏天凉快得不用摇扇子,秋天霜降早,冬天雪窝子里能埋住膝盖,这种贼天气,正好合了中药材的脾气——那些娇贵的需要全年高温的热带药材,在这儿根本活不过冬天;倒是耐寒耐旱的道地药材,在咱们这山沟沟里活得滋润得很。
家门口的"金疙瘩"都藏在哪?
-
黄芩:山坡上的"软黄金" 您上南山采蘑菇时注意过没有?岩缝里总能看到一丛丛蓝莹莹的小花,那就是野生黄芩,这玩意儿现在可是抢手货,干货能卖到每公斤30多块,关键它不挑地,房前屋后、荒坡地头都能长,老张家三分薄田改种黄芩,年收成比种玉米翻三番。
-
北苍术:石头缝里的"致富根" 要说抗造,还得看北苍术,这玩意儿专治湿气重,药厂抢着要,您看村东头老李头开的那片石头地,往年种啥啥不成,改种苍术后倒成了聚宝盆,苗子栽上基本不用管,秋后挖出来的根状如生姜,晒干后药商直接开车到地头收。
-
柴胡:林荫下的"还魂草" 咱们承德的柞树林下,可是柴胡生长的天堂,这药材最奇的是半阴半阳的地界长得最好,王家沟的二柱子去年试种了五亩,清明撒籽,白露采收,亩产干品200多斤,收购站给到了每公斤28元,关键是这玩意和果树套种,互不耽误,相当于白捡的钱。
新手也能种的"懒人药材"
-
黄芪:旱涝保收的"铁杆庄稼" 要说皮实,黄芪认第二没药敢认第一,这东西耐旱得离谱,今年春旱时候,河套地的小麦都蔫吧了,黄芪愣是绿油油的,关键它还是多年生,种上后能连续收三年,马架子村会计算过账,种黄芪的成本比种土豆还低一半,收益却翻着跟头涨。
-
防风:随风而长的"憨厚娃" 这名字起得绝,种过的人都说它像咱庄户人的脾气——实在,种子撒下去不用精细管理,杂草都挤不过它,最关键的是市场价格稳当,这些年一直在每公斤15-20元晃悠,您要是第一次尝试种药,选它准没错。
-
桔梗:开花结果的"双料冠军" 春天撒籽,夏末就能开花,蓝铃铛似的花穗不仅能卖药材,还能当景观植物,去年刘家店搞旅游采摘,游客们围着桔梗花海拍照,顺手就买走晾晒的药材,更妙的是这东西爱扎根,第二年自己就能冒芽,简直就是种一次收多年的买卖。
藏在深山的"贵族药材"
-
黄精:林下山珍的"养生王者" 您要是常进山采蘑菇,肯定见过鸡头黄精,这玩意现在可金贵了,九蒸九晒的制品能卖到上千块一斤,关键是它不占地,在板栗林、核桃林下见缝插针就行,张家湾有户种了半亩,结果城里药店直接包圆,明年准备扩种到两亩。
-
党参:坡地里的"补气专家" 别以为只有山西才产好党参,咱们承德海拔800米的向阳坡,种出来的党参有效成分一点都不差,关键是要选对品种,那个叫"八珍一号"的改良种,抗病性强还不招虫子,去年合作社统一育苗,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发展林下种植。
种药有门道 记住这三招 ① 跟着老天爷节奏走:清明前后种籽,白露时节收根,霜降前一定要完成采收,就像熬中药讲究火候,种药也得掐准节气。
② 套种间作玩出花样:黄芪地里套种油菜,柴胡林下养土鸡,桔梗花期搞观光,多种经营才能把效益吃干榨净。
③ 加工环节别马虎:刚挖的鲜货要摊开阴干,千万别拿塑料布捂,有条件的弄个烘干机,品相好了价格能翻番。
政策东风正当时 现在县里搞"冀药进万家"工程,种苗补贴、技术培训、企业订单全都安排上,前几天农业局的技术员还在李家营子办培训班,手把手教怎么防治根腐病,听说明年还要建中药材交易市场,到时候咱们的宝贝再也不愁卖。
乡亲们,守着金山银山的日子过去了,如今这满山遍野的中药材,就是老天爷给咱们留的致富路,与其在外打工漂泊,不如回家侍弄几垄药田,说不定哪天您家房后的荒坡,就变成让人眼红的"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