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茄子,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菜市场里油亮的紫茄子,或是餐桌上香软的茄丁、茄盒,可你知道吗?咱们切完茄子随手丢掉的茄子杆,在老中医眼里可是宝贝!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个"边角料"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到底藏着多少养生智慧。
被遗忘的药草:茄子杆的前世今生 记得去年去乡下探亲,看见隔壁王奶奶晾晒了整整两竹筐茄子杆,当时还纳闷这硬邦邦的秆子能喂猪?后来才知道人家是在备药材,这种土名叫"茄棵"的东西,其实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:"茄根味辛平,主冻疮疥癣",现在中药房卖的"茄根",就是咱们扔掉的茄子杆。
茄子杆的三大养生绝技
-
天然消炎药——专治咽喉肿痛 上个月感冒喉咙发炎,村里张大夫给了我个偏方:取鲜茄子杆30克,加冰糖炖水喝,试了三天,居然比含片还管用!原来这秆子里含有的龙葵碱,就像植物界的青霉素,对付炎症特别在行,特别是春天上火嗓子疼,摘几根嫩茄子杆煮水,加点蜂蜜,比凉茶温和多了。
-
老寒腿的救星——祛风除湿有奇效 隔壁陈叔每到阴雨天就腿疼,去年开始用茄子杆煮水泡澡,方法挺简单:半斤干茄子杆熬浓汁,兑热水泡脚,泡到额头微微冒汗,他说现在膝盖冰凉的情况少多了,这可比贴膏药舒服得多,中医说这是借茄子杆的辛散之性,把关节里的湿气赶出来。
-
咳嗽救急方——润肺止咳不伤身 前阵子换季儿子总咳嗦,姥姥教了个土方:把茄子杆晒干揉碎,装布袋当枕头,没想到睡了半个月,夜里咳嗽真少了,后来又听说有人用茄子杆+枇杷叶煎水,早晚各服一次,专门对付秋燥引起的干咳,这可比止咳糖浆没副作用多了。
茄子杆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用好这味"药草",讲究可不少,每年霜降前后是采集的最佳时机,这时候的秆子药效最强,采回来要趁新鲜切片晒干,储存时注意防潮防霉,使用时可根据症状灵活搭配:
- 风寒感冒:茄杆+生姜煮水
- 皮肤瘙痒:鲜茄杆捣汁外涂
- 慢性咽炎:茄杆+金银花泡茶
使用禁忌要牢记 虽说茄子杆好处多,但不是人人适合,体质虚寒的朋友要少吃,孕妇最好咨询医师,有次邻居刘姐用鲜茄杆泡酒治风湿,结果喝得拉肚子,其实就是过量了,一般保健用量,干品每天不超过15克,鲜品50克以内为宜。
都市人的巧用指南 住在城里的朋友别觉得难,其实阳台种盆茄子就能自给自足,秋天收完茄子后,把老熟的秆子剪下来阴干,冬天拿来煮养生茶正合适,我同事就把茄杆切碎混在泡脚粉里,她说比单用艾草更暖和,脚也不痒了。
药食同源的新吃法 最近发现个新玩法:把嫩茄子杆焯水切碎,掺在面粉里烙饼,加点虾米和葱花,咸香酥脆,既解决了浪费问题,还能顺便调理身体,不过要选拇指粗细的嫩秆,太老的纤维太多不好消化。
辨别真假有窍门 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会用曼陀罗苗冒充茄科植物,大家要注意区分,正宗茄子杆表面有细绒毛,断面呈白色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青草香,如果闻到刺鼻气味或者发苦,千万别买。
看着不起眼,实则浑身是宝的茄子杆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:"路边杂草皆是药",下次处理茄子时,可别再随便丢弃这些天然药材了,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民间偏方只能辅助调理,真生病还是要及时看医生,毕竟再好的草药,也比不上科学的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