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板,当归最近多少钱一斤?"在兰州黄河药材市场的摊位前,老张攥着订单的手微微发抖,他怎么也没想到,三个月前20元每公斤的当归,如今竟飙到120元,这行干了二十年,头回见中药材价格坐上"火箭"。
当归价格"三级跳":从滞销到抢手 2023年的当归市场像极了一部悬疑剧,开春时,甘肃岷县的老药农们还守着满仓库的当归发愁——去年产新期统货(中等品质)价格跌到25元/公斤,连化肥钱都赚不回来,谁料风云突变,到了下半年,同规格当归价格突然蹿上80元关口,优质选货更是突破百元大关。
这种戏剧性转折并非偶然,在陇西中药材交易中心,做了十五年代办的王经理指着墙上的行情曲线图:"看见没?2019年到现在,当归价格走出个'V'字型,最惨时跌到18元/公斤,现在直接翻6倍!"数据显示,2023年当归统货年涨幅达320%,创下近十年之最。
天灾人祸下的"供给侧危机" 这场价格风暴的背后,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,2022年夏季的极端天气成了导火索——甘肃主产区遭遇持续40天的干旱,紧接着又逢暴雨洪涝,当归出苗率骤降三成,老药农李师傅蹲在地头算账:"原本1亩地产400公斤,现在连200公斤都难收。"
雪上加霜的是,近两年中药材种植结构调整,看到党参、黄芪价格飞涨,不少药农改种其他品种,当归种植面积连续三年缩减15%,定西市农业局的数据显示,2023年当归种植面积较五年前减少42%,而同期市场需求却增长了28%。
资本围猎下的"当归狂欢" 当供需失衡遇上资本介入,市场彻底失控,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,倒卖当归的"炒家"比药商还多。"有人去年囤了50吨当归,现在出手净赚600万。"做中药材期货的陈经理透露,游资盯上当归市场后,通过"囤货-抬价-抛售"的套路反复操作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这种非理性炒作已形成产业链,某些电商平台打着"养生保健"旗号,把当归包装成高端礼品,10克装售价高达88元,在直播间里,主播喊着"补血圣品",却对真正的药用价值避而不谈。
产业链上的"多米诺骨牌" 药厂采购总监刘总最近天天盯着手机里的药材报价软件:"中成药成本两个月涨了40%,当归占配方的30%,再这样下去只能减产。"数据显示,含有当归的中成药品类超过200种,涉及同仁堂、片仔癀等知名药企。
终端市场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,在杭州某老字号药房,当归补血口服液悄然涨价15%,药店老板苦笑:"进价两周一变,我们也不敢多备货。"这种焦虑情绪蔓延到整个中医药行业,连带着黄芪、熟地等关联药材价格集体飙升。
疯狂背后的冷思考 面对失控的市场,行业人士开始反思,甘肃农业大学中药系主任指出:"当归生长周期特殊,种子繁育需要两年,这意味着即便现在扩种,也要到2025年才能缓解供应。"更值得警惕的是,资本炒作正在扭曲中药材的真实价值。
老药农张大爷看着自家晾晒场的当归感慨:"以前靠品质说话,现在全看谁囤得多。"这种畸形的市场环境,让坚守品质的种植户反而吃亏,数据显示,223年当归抽检合格率下降8个百分点,硫磺熏蒸等违规操作又开始抬头。
破局之路在何方? 要给当归市场降温,需要多方合力,政府层面,甘肃已启动中药材储备库建设,通过"丰储欠补"调节市场,行业协会则推动种植保险,降低药农风险,更长远的解决之道在于建立溯源体系——用手机扫码就能查看当归的种植、加工全流程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,专家建议理性看待中药材养生。"当归虽好,但并非人人适宜。"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提醒,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血压波动,与其跟风抢购,不如选择正规厂家的炮制饮片。
站在岷县当归城的观景台上,成捆的当归药材在阳光下泛着金黄,这个曾因滞销愁白了头的产业,如今又在经历新的阵痛,或许正如那首民谣唱的:"当归该归时,自有归处。"只是这次,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理性回归,而非资本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