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的小王裹着羽绒服还在打摆子,我递了杯热水给他:"是不是吹空调冻着了?"他蔫头耷脑点头:"昨晚半夜突然冷得发抖,现在又烫得像火球。"这种情况我见多了,典型的风寒感冒,老祖宗留下的药方最管用。
风寒感冒是啥症状? 很多年轻人分不清风寒风热,其实特别好判断,要是突然觉得后脖颈发凉、怕冷抖得厉害,流清鼻涕像水一样,舌苔白白的,八成就是受凉引起的风寒,这时候千万别乱吃清热解毒药,反而要让身体暖起来。
厨房就能找到的治病宝贝
-
生姜:厨房必备的驱寒高手 上次我妈视频连线看见我咳嗽,第一句话就是:"切两片姜煮可乐!"别小看这土方法,生姜里的姜辣素能刺激血液循环,记得要选老姜,切片后加红糖煮沸,趁热喝下去,整个人从胃里暖到脚底板,有次我淋雨回来,喝了两大碗姜汤,盖被睡一觉,第二天鼻涕就不流了。
-
紫苏叶:阳台就能种的万能药 我家花盆里总种着几株紫苏,叶子搓碎闻着特别醒脑,风寒初期拿三五片嫩叶泡茶,加点陈皮效果更好,去年闺蜜来家吃饭时鼻塞,我现摘了一把煮鸡蛋,让她连汤带蛋吃了,当天下午就通鼻子了,注意要用开水焖泡,不然香味出不来。
药店能买到的经典搭配 3. 荆防败毒散:古代防疫配方 这个黄色包装的中成药经常断货,因为太好用了,里面包含羌活、独活等五味祛风除湿的药材,特别适合头疼身痛的情况,同事去爬山着凉,浑身酸痛得不敢动,我给了她半包冲剂,喝完当场打了个长长的喷嚏,她说感觉像把寒气喷出来了。
桂枝汤:两千年古方的新用法 张仲景的桂枝汤现在有中成药,特别适合体虚反复感冒的人,我们小区王奶奶每到换季就煮桂枝山楂水,她说比吃药踏实,不过这个方子讲究"啜粥助汗",喝完药要喝点热稀饭帮助发汗,千万不敢大口喝冷水。
民间偏方的正确打开方式 5. 葱白豆豉汤:懒人退烧法 有次深夜发烧找不到药店,翻出冰箱里的青葱,把带须的葱白部分切碎,加淡豆豉煮了十分钟,没想到这土法子真管用,喝完开始微微冒汗,凌晨三点体温就降下来了,关键是材料好找,做法比泡面还简单。
艾叶泡脚:寒从脚下生的解决方案 办公室小刘总喊脚冷,我送了她艾草足浴包,每天睡前泡二十分钟,水温要保持45度左右,上周她穿裙子吹风后喉咙痛,泡完脚出了层细汗,第二天晨痰都少了,不过糖尿病人和孕妇要慎用,泡完记得擦干穿袜子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 × 狂吃维C银翘片:风寒吃风热药等于雪上加霜 × 捂汗过度:衣服潮了要及时换,否则会二次受凉 × 病中洗澡:实在要洗得保证室温28度以上 × 盲目进补:羊肉汤虽好,发烧超过38.5度要忌口
预防才是硬道理 我包里常年备着紫苏精油,地铁空调太猛就抹点在脖子,秋天用桂皮花椒煮茶叶蛋,全家人都爱吃,最重要的是别熬夜耗阳气,晚上11点前睡觉比吃什么补药都强。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三天不退烧或者胸闷喘不上气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咱们老祖宗的药方虽好,也得对症才灵,就像小时候妈妈说的:"小病自己调,大病别逞